MoreRSS

site iconElizen修改

分享阅读、观影,以及一些杂谈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Elizen的 RSS 预览

2024 年概览

2024-12-26 08:00:00

我乐于与垂暮之年者交谈,因为他们已走过那条我们必将走的路。对我而言,我可以从他们那里看到那条路的模样,看看它是艰难的险路还是轻松的坦途。

——柏拉图《理想国》中苏格拉底之言

Notes_20241226_090150.jpg

老规矩,每年三个愿望。希望 2025 年尝试做个异类。学习一个偏冷门的技能,了解一些新领域的技术,解决一批老大难的问题。总之,就是那些年总想去试试,却总不敢去试试的事儿,挑上几件,咱也干上一票。如果说今年有什么收获,最大的一个就是对自己有了一点点「底气」,或者说,有了更清楚地认识,知道自己的边界在哪里,边界之内,自己的位置在哪里。

2024 年我告诉自己,减减速,加加油。速度倒是减了,但还没等邮箱加满,就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突然来了个转向,往一条没什么人开过的山路狂奔而去,能否爬到山顶还是个未知,但这条路,看起来有点儿意思。

2025 年,争取鸟枪换炮,咱也念念远山。

63226B9D-A0A6-4C6E-AD12-B25D48B24D6C-26539-0000057B091D71AD.JPG

883F31B6-AC5A-4AFA-B821-0BEFAA4C9389-998-00000032A38466D3.JPG

E0007200.jpg

这一年,打球,看球,陪嘟老师练球,从 1 月到 12 月,少有地能和篮球扯上一整年。他自 己球还没看几场,但约老师,小卡,登哥,文班亚马……这些名字都已经谙熟于心,也从基础班升到了比赛班,期待着什么时候能迎来他的第一场比赛吧。画的画拿了一个国际比赛的金奖,还跑去颁奖典礼走了个秀,拍了几张蛮好看的照片。

其他在去年我提到的指数级丰富的「课余生活」,逐渐被压缩,轮滑、街舞早早放弃,跆拳道倒是混了个蓝绿带,不过估计也就到此为止了。接近年底,钢琴老师发来一纸邀约,想让他去参加个比赛,谈个曲子,顺便磨炼一下性子。这些东西,有玩得乐呵的时候,也有练得让人火冒三丈的时候,不过在他看来,都没有在幼儿园拿个全勤奖重要,那才是他心中至高无上的荣誉。

IMG_3863.PNG

IMG_3884.jpg

972b915ab12cf9525efaffcc24a5efe1.jpg

对我自己来说,则是意外频发的一年。好在我向来坚信,意外有好有坏,好事总会一波三折,坏事不过虚惊一场。忙忙碌碌中买房卖房,亲人离世,意外离职,每个故事都有点儿长,每个故事都有些曲折,但每个故事,最后都是最好的结局。

年初,收到了朋友寄来的《李树化音乐作品专辑》,年底就和她讨论到要不要合伙摆摊创业。在青岛也是两个朋友带着吃了一家顶级小馆,去长沙也吃到推荐的小炒。下半年,还用自己去年买的 DJI Pocket3,换来朋友的 GR 相机。圣诞节前吃到朋友亲自烘焙的潘娜托尼。这一年,交了不少新朋友,也见了一些老朋友。

今年照例,鼓捣了不少满意的小玩意儿,不是消费降级,而是好东西向来不贵。一个覔书店的月历桌面摆件,一个换新的 Kindle,一张《好东西》导演的亲笔签名海报,一个买茶送的闷茶壶,还有一个 20 块钱的拼多多篮球包,和一颗陪我一整年的 Wilson 篮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十一费了大力气研究的一块玉佩,一串珠子。这一年她可是没少忙活,没日没夜的工作之外和追星之余,还深入浅出了一下玉石与盘串产业。

E7C6F51C-72BE-48B7-9CCF-3BF176CFF15F-26539-0000057AB273FB70.jpg

D29FC8DC-8451-4F53-A4B5-8F46DB65296D-2318-000000712FC12B1F.JPG

E0005974.JPG

今年压马路的次数陡然骤增,露营却不再上心。前两年搬家式露营一去不复返,今年偶尔几次都是轻装上阵。去了几个新营地,也发现这东西,露不出太多新花样,还不如一年四季多跑几趟香山锻炼身体。

倒是去了不少展览,从保定的考古博物馆,到家门口的国家博物馆。从 798 的恐龙展览,到海底两万里。还有 2022 概览就提到的金海湖和环球影城,终于成功打卡,也算如愿。

去过无数次的公园还是无数次再去,但生活就像一片草皮,每次这一处留下空白,就在另一处填满些许温暖,时间一久,已经想不起原来是什么样子。今年画画课排在了周末,少了的就是两天一夜的出行计划,多了的,是每次下课嘟嘟都跑到西西弗看上半小时的书。

看书,听起来多好的习惯,却从恐龙专家成功迈向了光之国的奥特曼,上半年还跟我系数三叠纪、白垩纪,转眼间,全是迪迦捷德奥特曼。

IMG_1215.jpg

IMG_1355.jpg

E0006146.jpg

一年一次的家庭旅行,今年跑出去两趟。一次三亚,春节前去那撒了欢,也在那给嘟嘟过了生日,哥哥姐姐陪着,玩得不亦乐乎。人多热闹,带娃也省心。对此我发现一个真理,挖沙子,确实不挑地方,而且那份开心,在每个小朋友心里都是共通的,也许,这就是人类的秘密。

另一次是临时起意,恰好我去贵林出差,顺便在会议之后休了个年假,去贵阳和阳朔玩了一圈。因为沿途主要风景是山水结合,大部分景色都在我对于水的恐惧中被忽略了。不过糖社的酒店很不错,阳朔晚上十点后的路边炒面是顶级的,自此以后,在我心中炒面不加酸笋就是没有灵魂,米粉超过 5 块就是坑人。

IMG_4096.JPG

IMG_4532.jpg

E0007079.JPG

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人工智能,恰好是 ChatGPT 横空出世之时。以前是买各种终端产品自己玩,现在是找各种模型去聊天儿。这种好事,不能落下嘟嘟,一开始让他和 ChatGPT 聊恐龙,没想到,在我释放了豆包和 B 站的使用权限之后,他以光的速度进入了奥特曼和我的世界两大王国,终日沉迷,不亦乐乎,甚至已经学会了日文的奥特曼主题曲。

我没有干预任何过程,全凭他指挥豆包一路升级打怪,自己摸索。现在,动不动和我聊平成三杰,我都只能搬出我的全能机器人和他 Battle。今年还带着 OpenAI 刚发布的 Santa 老人,带他逛了一次国家博物馆,让 Santa 实时讲解了一下钱币展,他听没听进去我不知道,反正我学到不少。

每次我看到一些趣味性很强,又很颠覆的 AI 新事物出现时,都会想,对于他的未来,我应该教点什么,我还能教点什么。最近我想明白了,对于他,全是未来,他应该是最不需要我担心的。

DSCF0178.JPG

8c4fd1ac29f633a3e93bca11d286e727.JPG

说到写东西,还没有放弃,但已经快了。其实今年写得不少,但是太零散,发在各种地方,最后这 100 天,无论发出去的还是草稿,倒是做到了每天在键盘上敲几个字。就像去年说的,现在写东西,就只是简单的记录和分享而已,已经明白自己摸不到「文学」了,只要把脑子里堆积的字符卸下来,落在屏幕上,对我来说,就是让大脑休息的最好办法。

今年比较郁闷的是,发在微信公众号的没几个,但是一年下来收到的删除通知倒是不少,我去看了看,其实没什么不能发不能说的,每次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很打击我,如果想写的东西不能写,那写作的意义又何在。这也是为什么到今天,我依然留着一个连我自己都不怎么打开的独立博客,对我来说「独立」比「博客」重要的多。

如果问我明年还写么,答案一定是写。如果说我能影响世界,那写一定是最重要的那个。

今年前前后后还是有很多改变。和不少老朋友都见了面,认识几年的,认识十几年的。再一次放弃拍视频,败给了剪辑,但拿起相机的次数指数级增加,一年下来,又拍了大几千张照片。

E0007004.JPG

E0007004.JPG

E0007004.JPG

今年竟然是我近几年观影和阅读量显著回升的一年,这还是在我没有作弊的统计下。

先说不作弊的版本,我看了大部分院线里我有点兴趣的片子,也是这五年来,我进电影院最多的一年,每逢出差,必去影院,有什么片子,看什么片子。年中休息了一个月,也会去影院转转。15 部院线片,也是我一个小小的年度记录。看剧计划依然失败,今年说要重新看一遍「宋飞正传」,目前看到第四季,明年继续,作为 2024 年的延续吧,我告诉自己,不看完宋飞,绝不开新坑。每年 100 个小时的看剧时间,也是一种休息和奖励。

至于看书,也是老三样,今年选择重看了「王小波」全集,十月文艺出版社出了一套李银河编校的版本,上半年顺利读完,我自己家里那一套老的,计划送人了。明年的坑可以大言不惭地讲出来,10 月份收来一套很喜欢的鲁迅全集,口袋本,设计在线,算是我今年买到的最棒的一套书。

再来说说作弊的版本。5 月份的时候,和嘟嘟约了个小挑战,叫绘本清零计划,当时想把家里读过的没读过的绘本刷一遍,他从小羊上山开始,每个月读 20 本绘本,我读四本书,月底统计战况。坚持到 7 月份,我开始带他玩英语听力,每天有一本英文绘本,半年多,我们俩几乎没有中断过,就这么坚持下来了,甭管看懂看不懂,量是有了,从 5 月份到现在,他读的中文英文书,加在一起,远超过 150 本,我如果蹭他的数,那我也算是读了将近 200 本书的「读书达人」。

不过这东西,陪他读书的时光比读了多少本重要得多。有些书里的乐子,也只有我们俩能懂。

至于音乐,今年我只推荐两张专辑,一张是 Teleman 的「Breakfest」,一张是梁文音的「情歌比情人还懂」。前一张是十年前的专辑了,但在今年给我了无与伦比的力量。后一张,是这几年都少见的,认认真真唱情歌的专辑。陈粒同学让我略失望一次,赵雷朋友一直水准之上,而逼哥,我今年看到了他的一个视频,依旧感动。

IMG_0859.JPG

E0007087.JPG

IMG_1803.jpg

打球,打球,还是打球。2024年最成功的就是坚持打球。今年第一场是一月三号,一直到十一月,都保持了平均每周两场的频率,今年的球技也是有目共睹的增长。不过很可惜,十一月换了新公司,还没和新球友们磨合过,同时无比怀念老球友。

下半年我狠狠读过几本书,研究怎么健康活到百岁的,我们对于未来的整体战略是要变化的,要从研究如何赚得多,变成研究如何活得久。我认为很多人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

这其中,运动是达成目标的第一位。除此之外,吃好,睡好,心情好,是不可缺少的三驾马车。只是从知道到做到,从做到到做好,还有很大的鸿沟需要跨越,但坚持运动,一定是最重要的。

c95aebf95gc9ad0906d2d704e71c3798.JPG

ee9c9e74caae13b61b2ef6b6fc0d646d.JPG

2024-end.jpeg

今年一个很大的关键词其实是变化,工作的变化,爱好的变化,生活节奏的变化,嘟嘟成长带来的变化。上个月,我们俩拉着十一,成立了一个小队,我叫有办法爸爸,他叫全知道嘟嘟,十一叫超能力妈妈,真得很恰当地描述了我们在这段关系中各自的角色。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的角色和关系始终如一。毕竟,三角形是世界上最稳固的结构。

最后,

人生在有生之年,不妨多东张西望,拼命干,其实浪费生命。商业竞争常常是盲目的,我们不妨有胆量闲一闲。 —— 阿城

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我们二〇二五年见。

突然就起风了

2024-12-08 08:00:00

没有去年冷,但总是有风,从东南西北刮过来,弄得人无处躲藏,站台玻璃旁,几个人围成一圈,跳舞,不知道是什么舞,看不出风格,也没有音乐,对着镜子,大大小小,什么年龄都有。说要参加比赛,一动起来,都是青春的味道。

遛狗的,可能是这个城市里最忠诚的守护者,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一个人牵俩,两个人则是各抱一个,互相见了面,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能打个招呼,至于狗,不是向对方扑去,就是赶紧缩到主人后面,很怕一个不留神,被对手占了上风。

路上很难走快,蓝蓝的天,明晃晃的太阳,多穿一些很快就是一身热汗,像是祥子,慢下来,或者一转头进了阴影里,哆哆嗦嗦一个冷颤,风,不留情面。

今年去的最多的郎园,有水,有树,有洞中穿过的高铁,还有暖心的茶,好吃的饭,每次去都有些新店开业,也有些老店出租。人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堵,刚开的水上运动中心,受不了凛冽的风,早早选择了休息,室外的茶也只能挪进室内去喝。

想晒晒阳光,要么隔着玻璃,要么追着太阳。新的滨水公园来来回回 4 公里,另一边还通到一个即将要开的三号线。以前,浪费时间的方式特别多,看电影,看是枝裕和的电影,一部接着一部看,看完,就愣在屏幕前面,若有所思,也不知道思的是什么,电影里一个切片接着一个切片,小人书一样,觉得一半的心被压得透不过气,另一半又容得下天地。还看书,看阿城的书,一页一页翻过,看棋王里说,为棋不为生,生不可太盛。看威尼斯日记,看他怎么在码头转悠。

现在,很怕浪费时间,电脑很少开,书一摞一摞买,不见拆。但是又做什么呢,走路,一到周末,出去走路,十公里十公里地走,嘟嘟喊累,让他再坚持坚持,看他弹琴,一首长长的曲子,一个音符不认识,惊叹他练了三四天,能弹两下门德尔松。

他的脑子已经和我不一样了,有些新鲜的奇怪的有趣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时候被塞进了他的海马体,能留多久不知道,我告诉他,海马体里是一个一个小房子,你记得的东西,都装在里面,说不上哪天,什么契机,有人去敲了敲一扇落灰的门,你要记得打开,里面放着的东西,你可不要意外。

那天,在宽,劈柴,生火,吃窑炉烤鸡,一群人围坐着,天气难得的好,没什么风,火熊熊烧着,他兴奋极了,不停地加木柴,和我们说,「这么大的火,一定是地球过生日了」。

二〇二四年十二月八日 记。

叁拾周刊#002

2024-08-23 08:00:00

生活就像黄瓜,有时候需要整根吃下去,有时候需要细细品味。

八月的天,热得像是老天爷在地上支了口锅,把我们这些凡夫俗子都给炖了。

黄瓜哲学

最近有个网红"黄瓜男孩"可着实火了一把。这小子在纽约时报上一露脸,就因为一句"有时你需要吃掉一整根黄瓜"给自个儿扬了名。我听了只想说:兄弟,你这是小巫见大巫了。以前我吃黄瓜,那可是一根接一根,连摘带吃,五根起步。不过话说回来,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一个真的只是单纯喜欢吃黄瓜的人能因此成名,这概率怕是比中彩票还低吧?

但是,正如那位网红"黄瓜男孩所说。也许生活就是这样,有时需要一口气吞下,有时则需要细细品味。无论如何,让我们继续在这幅生活的画卷上涂抹属于自己的色彩吧。

生活的调味剂

上周末,趁着天气还没热到能把鸟儿烤熟,我们一家子决定去天津透透气。还写了一篇短文。这种不确定性,不正是生活的调味剂吗?就像我们去天津的那趟旅行,计划赶不上变化。原本以为能吃到地道的天津菜,结果却在回京的路上遇到了惊喜。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一个惊喜或者一记耳光。

最近嘟嘟的画画课出了点岔子,学校里的老师像是演了出"人间蒸发"的魔术,把升班的事儿搞得一团糟。这倒是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能用就行。看来这学校的班子,是连草都不如了。

我自己也没闲着,还是坚持了一周去两次球馆,中午的球场成了我的第二个办公室。最近学了个布克的投篮手型,感觉三分球上多了点力量感。不过这屈髋和手型的配合,就跟跳探戈似的,还得多练练。

工作上,各种标准和报告像是怕我闲着似的,接二连三地冒出来。智慧家庭大模型、语音交互性能,还有家用电器的人机交互,这些名字听着就够让人头大的。有时候我怀疑,这些标准的制定者是不是觉得我们的脑子是用来当硬盘的。

时间的沙漏

前几天,我一时兴起,给自己"加餐"了——买了Audible和Netflix的账号。这下可好,耳朵和眼睛都有了新食粮。只是不知道,这算是给大脑加餐,还是给懒惰加餐。幻想自己能躺在沙发上,左耳听书右眼看剧,感觉自己像是个被信息塞满的火腿肠。不过最近最喜欢的节目,是加州 101 在看理想上连载的「这就是美国」。把我之前在顾衡那听的欧洲历史,换了个角度串了起来。

最近还有个奇怪的发现,理发师里近视的比例似乎特别低。难不成剪头发还能治近视?要真是这样,我看我得把家里那小子抓去理发店当学徒了。不过转念一想,要是真把他送去了,怕不是要把客人的头发剪成鸡窝。

时间就这么悄悄溜走,像是从指缝间流走的水。有时候感觉自己像是被分成了两半,一半在时间的洪流中随波逐流,像是被冲走的树叶;另一半则在挤牙膏似的缝隙中艰难前行,每一步都像是在泥潭里拔腿。八月的日子,仿佛被太阳晒蔫了的黄瓜,有气无力地躺在案板上,连咬一口的力气都没有。

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沙漏里,上半部分的沙子哗啦啦地往下掉,而我却在下半部分费力地往上爬。有时候爬着爬着,就觉得自己像是个陀螺,在原地转圈,看似忙碌,实则寸步未进。

最近还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给懒人的11条生产力建议。看完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都是个勤快人,只是偶尔会有点儿懒。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老话:“不是我懒,只是我的勤快还在路上。”

最后,留给各位一个小任务:试着像品味黄瓜一样品味生活。也许你会发现,生活的滋味,远比你想象的要丰富得多。

周末养老 - 天津

2024-08-19 08:00:00

周末去了趟天津,主打的就是一个挖沙子。这次试了试周五晚上出发的操作,却正赶上这两个月的限号,拖拖拉拉磨到八点半才动身。导航直奔酒店,选的是靠近海洋博物馆的地儿。一路顺畅无阻,但也折腾到很晚才到,娃已经困得东倒西歪,办理入住后直接就扎进被窝。

订的是希尔顿的欢朋酒店,原本纠结过洲际和皇冠假日,但考虑到去沙滩的距离,最后还是选了欢朋,据说早餐很出色。然而,事实证明预期过高,结果远不如之前住过的洲际。

第二天不用赶高铁,舒服地睡到自然醒。吃完早饭后,出发前往东疆湾的人工沙滩。天儿太热,勉强撑了两个小时,大家就都玩不动了。原计划的天津菜也因排队太长作罢,最后选了万达的一家潮汕火锅,吃了顿下午饭。听说泰达航母主题公园有烟火秀,夜场票已经卖光,嘟老师也不爱挤人堆。巧的是,我们住的楼层高,还能隐约瞥见点儿烟花,他立刻来劲儿,赶紧穿衣服下楼,开车溜到附近。最后看了十来分钟大烟花,离得这么近,他上次这么震撼还是去年回老家,哥哥带他放烟花,那阵仗虽好,也比不上这场面的壮观。

周日早饭过后,下起了点小雨,本打算去妈祖文化园的计划取消,直接启程回家。路过武清,决定去奥莱逛逛,溜达了三个小时,照旧给他买买买。奥莱没啥好吃的,他也不饿,倒是乐呵呵地吃了个哈根达斯。下午原计划路过山姆买点玻璃水,快到亦庄时,我也饿了,顺便找了家私房菜吃,味道相当不错,是这周末吃得最舒坦的一顿。

晚上回家前,提前给他铺垫好了钢琴练习和英语作业,虽然他不太情愿,但还是认真完成了。最近一个半月,我感觉他的英语听力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每天半小时,除了累了老父亲,成效还真不错。我也正好趁机跟着他复习了一遍英语,这算是一举两得了吧。

叁拾周刊#001

2024-08-16 08:00:00

时间是个顽皮的小偷,它偷走的东西,从不归还。

生活的画卷

又是一周悄然溜走,仿佛指间的沙,想要挽留,却总是徒劳。都说 AI 不会淘汰人,但是 AI 会淘汰在未来不会用它的人。索性,我就试着用一用,看看它有什么魔法和本身,这周开始,写一个周刊类的小系列,回顾这七日的点滴,或喜或悲,或惊或叹。

这周,我给自己添了个新玩意儿——一个立式小架子。本想着能让案头的书籍规规矩矩地站好,谁曾想这架子倒是有自己的主意,摇摇晃晃的,像是喝醉了酒的醉汉。摞起书来才发现,有些书跟这架子一样,看着好看,用着不中。

整理的时候,不免想起那句"读三本新书,就滚去读一本旧书"的豪言壮语。如今看来,这誓言恐怕要和那些被我扔掉的书一样,成为历史了。人生啊,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意外,就像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从书堆里翻出什么惊喜或者发现什么早该丢掉的玩意儿。

小嘟嘟最近迷上了游泳,看他那股劲头,像是要在水里找到前世的鳃。不过按照这个速度,用不上三个月,他在水里就能自由自在地扑腾了。最近,除了跟我每天读读英语,还给他找了部动画片《Caillou 2024》,我看了两集,蛮有趣的,后面计划带他也看看,权当是英语听力训练。这事儿他也有点沉迷,毕竟每天的 15 分钟英语里,他会跟读一篇十来页的小绘本,这是可以算在他每月的读书挑战里的,等于对他来说,一个月读 15 本书这件事,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了,然后月底会大摇大摆来找我要礼物,不亦乐乎。

而我,经过两个月的适应期,把读书的数目定在了 6 本,别说,还真比较难,这个月即将过半,我也勉强读完 2 本,逼得我也得找来两三本小册子充数,才能勉强完成,至于我的挑战礼物,是嘟老师亲手画一幅画给我。他对自己的画,很骄傲呢。

学习的乐趣

说起英语,我自己也没闲着。约了个叫 Adam 的外教,每周聊一个小时,名字听着像是要带我回到伊甸园。最近的课上学了说时间的方法,in、before、by、at…突然觉得,时间这东西,说起来容易,可要是细细琢磨,怎么这么多弯弯绕绕?

每周两次篮球,这周只打了一场,最近有点跑起来总觉得双脚不听使唤,像是被谁在鞋底抹了胶水。抽空看了两部电影,《逆行人生》和《煽动者》。辛芷蕾的开场,就值两颗星,但徐峥这片子拍的,我觉得程序员不会喜欢,外卖小哥也不会喜欢,中年人倒是容易一把鼻涕一把泪,狠狠地恨一回。至于煽动者,我也没想到我能坚持看完,足见我对马特达蒙和阿弗莱克兄弟的容忍度有多大。

生活的滋味

上个季度的生日礼物,这个月总算收到,一张蛋糕卡,扫码一看,还可以买月饼,就想着中秋买个月饼算了。现代工业流水线上滚出来的月饼,圆滚滚的,裹着方方正正的馅儿,活像是被时代摁扁了的诗意。也不知道嫦娥若是尝上一口,会不会想着逃回广寒宫去。想起我小时候,都是自己带着鸡蛋,带着面,和五仁的馅儿,跑到一个作坊铺子去做月饼,那时候我以为所有的月饼都应该趁热吃的。

无意中还看到个视频,说发烧其实是件妙事。以前我也不知道,后来明白了,这是咱自己的身体,在分离抵抗呢。这话听着新鲜,细想倒也有理。人生百态,顺境逆境,兴许都是老天爷给咱们的小礼物。只不过有些礼物,拆开来不太好看,但里头的玩意儿,没准儿能让你受用终身。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像是从指缝间溜走的风,你想抓也抓不住。但仔细想想,每一天不都是一个小小的奇迹吗?今天的阳光温柔了一些,楼下的狗叫声少了一些,街角的包子铺多了一种馅儿,这些微不足道的变化,构成了生活的底色。我们在这底色上涂涂画画,有时候画得不像,有时候画得还行,但无论如何,这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画卷。

让我们继续在这画卷上挥洒色彩,期待下一周会有什么样的惊喜。

如何才能不变成晒娃狂魔

2024-07-24 08:00:00

我有一个笔记库,是的,我也是一个有时候会记点儿笔记的人。如果你搜索「育儿」或「教养」这样的关键词,里面的内容很少,零星散落在一些文章中。然而,搜索「嘟嘟」或者「日子」这样的标签时,结果浩瀚如烟海,一下子不知道该从哪里看起了。

就说最近记录的两个有趣瞬间,一个是晚上躺在床上,他跑到我们中间去睡,美其名曰保护妈妈,我就在另一侧挤他,想让他回到自己睡觉的地方,他却说:就算你们两个都挤我我也不怕,我是捏捏乐。另一个是上周末,看恐龙展可能比较兴奋,给我出了个题,问我 1+1 等于几,我反问他,应该等于几呢,他说,「1+1 可以等于 2,因为一个苹果加上一个苹果就是两个苹果,但1+1 也可以等于 1,因为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是一滴水。」我刚要赞叹他的想象力,没想到前面全是铺垫,他继续说,「1+1 还可以等于 3,只要把刚才的一滴水分成两滴,那么刚才的一滴大水再加一滴水就变成了三滴。」这等胡搅蛮缠让我一时无言以对。

同样是上周,他和姐姐看《工作细胞》,这次美其名曰学习人体。等我回家,弄了个小黑板往我腿上一放,要给我讲一遍,他负责画圈圈,不会的字我要帮他填进去,有模有样地讲了一下 B 细胞家族,以及什么中性粒细胞之类的东西,我晕晕乎乎,他乐乐呵呵,又拿着小黑板上的成品,给十一讲了一遍,聪明的十一还录了下来,问嘟嘟教父,这玩意儿讲得对么,教父说,这种流畅程度差点儿他就信了。顺便说一句,他教父是个医学博士。

我那个笔记库里,记满了这些日常小事,既谈不上育儿,也够不上教养。这几年,我也读了不老少育儿书,有把持情绪的,有挥舞长矛的,有拿捏科学的,圣杯与剑、小米加大棒,反正有的没的都让你套在孩子身上试试。

有些书是很有用的,但大概三五本就够了,把孩子这个物种讲清楚就行了,父母没必要焦虑,更没必要把焦虑弄到孩子身上。身边的朋友都知道我非常推荐《教养的迷思》和《自驱力》两本书,一本讲清楚基因和环境怎么影响孩子,一本告诉你小家伙的大脑发育是个渐进的过程,和我们现在的状态不一样,他们是要一步一步长大的,我们不也是一样学着人家爸妈,都没经验,互相体谅,互相包容最好。

写这么多,是因为最近读了几本闲书,有一本《The Child Code》,讲得也是环境如何影响孩子,基因又如何影响孩子,书的核心就是,用观察的视角帮助孩子,发现他们自己独有的气质,而不是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弄成父母想当然的样子。书里有一个地方很有意思,是研究人员观察自闭症儿童,最早医学人员认为是母亲的冷淡导致儿童自闭,这是他们观察到的相关性。随后,通过长期地观察,研究人员发现,是孩子的自闭逐步让母亲变得冷淡。因为孩子不会对母亲的信号做出反应,渐渐地,母亲也减少了和孩子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不是母亲的行为影响孩子,而是孩子的行为影响了母亲。

当研究人员对父母和孩子进行类似的追踪研究后,他们惊讶地发现:与其说是父母的教养方式更能影响孩子的行为,不如说孩子行为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孩子对教养方式的塑造作用,要大于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塑造作用。是孩子在推动父母的教养方式。

这本书的中文序是万维钢写的,我觉得写得蛮好:这本书用科研结果告诉你,孩子如何,跟你「做了什么」关系没有那么大,但是跟你「是谁」关系很大,因为基因在这里有强烈影响。你自己的性格类型跟孩子的性格类型有个匹配度问题,匹配得好的主要是幸运,匹配不好的就需要学习。

回想一下,其实我们一直在跟着他的节奏走,他长大了一点,懂的多了一点,我们和他沟通的内容也逐渐丰富一点,从会爬到会走到会说,一路下来,他才是这个家的领航员。同时,我一直说,嘟嘟给我的教育,比我能给他的多得多得多。

回到文章题目,如何才能不变成晒娃狂魔?我的答案是,不变成晒娃狂魔是不可能的。他已经是我生活中占比最大的部分了,他就是我的生活本身。不过我很幸运,我们之间很匹配,让我有了一个非常好的观察对象,不厌其烦地帮助我了解这个世界是如何运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