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Ein Verne修改

软件工程师,开源爱好者,Linux用户和vimer开发者。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Ein Verne的 RSS 预览

eu 顶级域名的限制和问题排查

2025-09-21 13:00:00

前两天有客户在我的 EV Hosting 购买了一个 .eu 的域名,但是在管理 .eu 域名的过程中。我发现 .eu 的域名在管理上有很多特殊的限制和限制。

eu 域名的问题和限制

仅限欧盟境内用户和企业注册

注册 .eu 域名有严格的资质限制,仅限欧盟和 EAA 公民,企业或在欧盟有实体的个人单位注册。有这一条限制导致域名在验证的过程中,和客户所在的注册地不一致,.eu 域名无法注册成功。

.EU 域名与欧盟数据及隐私保护法规(如 GDPR)密切相关,域名相关业务若涉及欧盟个人数据需遵守更严格的数据处理规范。

.eu 域名注册主要有以下限制和要求:

  • 必须是欧盟公民(无论居住地)、在欧盟成员国居住的非欧盟公民、或者在欧盟境内成立的企业或组织才能注册 .eu 域名。
  • 注册人需提供有效的欧盟地址,不能用非欧盟地址注册 .eu 域名。
  • 注册信息(持有者姓名、地址、邮箱、电话)会被 EURid(.eu 注册局)核查,且在必要时进行安全性检查,防止滥用。
  • 如果注册信息未通过验证或未及时回应 EURid 的邮件/电话,域名将被暂停,待补全信息后可恢复使用。
  • 所有注册信息需要通过 My .eu Platform 确认和管理。

nameserver 没有传播

购买了 .eu 域名之后,使用 Google Admin Toolboxwhatsmydns.net 检查 NS 记录之后,发现完全没有任何记录,即使等了 24 小时也没有生效。使用 dig NS 命令查询也依然没有记录。

pxVGBcrWKL

本来想要将 .eu 域名的 DNS 管理转移到 Cloudflare 管理,但是因为 nameserver 配置没有生效,所以导致 Cloudflare 一直没有生效。

我开始一位 Cloudflare 是不支持 eu 域名的,仔细地核查了一遍之后,Cloudflare 确实不支持 .eu 域名的注册,但是托管 eu 域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所以联系 ResellerClub 的客服,客服解释说修改了 Nameserver 之后产生了冲突,导致了 Nameserver 的修改没有生效。「产生冲突」的说辞我还真的是第一次听说,但是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等待技术团队解决这个问题之后再试一下了。

身份验证

多次联系上游的域名注册商之后,发现原来是 eu 注册局直接暂停了域名,查看域名当前的状态在 Server Hold。可以访问 https://whois.eurid.eu/en/search/?domain=google.eu 这个网站查看域名的状态。

咨询客服之后,需要联系 [email protected] ,进行身份和地址验证。问题还是和 eu 域名注册一样,需要验证居住在欧盟境内,提供身份和地址。

搭建 Claude Code 中转服务

2025-09-20 13:00:00

Claude Relay Service 是一个开源服务的 Claude Code 镜像服务,主要用于“中转”(relay)和管理多个 Claude Code 账号,使开发团队或个人可以最大化每个账号的使用配额,通过统一入口自动进行负载均衡和账号切换,从而有效规避单一账号因速率限制或额度问题导致的服务中断。

Claude Relay Service 兼容 Gemini-cli、Codex-cli 等多种工具,支持多账户切换、自定义 API 密钥、Claude API 及 OpenAI 格式,能够有效规避封号风险,并集成 OAuth 便捷添加账号池。项目适合无法直接访问 Claude 服务、重视隐私、希望分摊订阅成本或对稳定性有高要求的用户。

通过自建,所有数据只经过自己的服务器,直连 Anthropic API,确保隐私安全和性能可控,费用透明。核心功能包括多账户自动轮换、自定义 API Key、详细使用统计、智能切换、性能优化、监控面板、安全控制、代理支持等。部署方式灵活,支持一键脚本安装、手动部署及 Docker 容器,最低硬件要求仅需 1 核 CPU、512MB 内存,软件依赖 Node.js 18+ 和 Redis 6+,推荐使用 Linux 系统。

Claude Relay Service 还支持 Webhook 通知,账号异常时可自动推送至企业微信、钉钉或 Slack,并提供详细的使用监控和日志管理。为生产环境部署,建议结合 Caddy 反向代理实现自动 HTTPS,提升安全性和访问速度。项目还具备客户端限制功能,通过 User-Agent 精细管控 API Key 的使用,提高系统安全。

部署

可以参考我的 docker compose,也可以直接使用官方的安装脚本, 不过更推荐自己通过 docker compose 进行安装,官方的脚本不过是在 docker compose 的基础之上封装了一层。

获取配置之后

cp env .env
# edit .env
docker compose up -d

然后可以使用 [[Nginx Proxy Manager]] 转发。

如果大家购买 Claude 或者 Codex 不方便也可以直接联系一起拼车。

related

  • Claude Code Relay 另外一个使用 Go 和 Vue 实现的 Claude Code 代理转发。
  • [[Claude Code Router]] 将 Claude Code 请求路由到不同(渠道)的模型,并自定义任何请求。

利用 Dev3000 优化 Claude Code 代码调试流程

2025-09-16 13:00:00

不知道大家在使用 Claude Code 辅助编写代码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烦恼,当 Claude Code 生成的代码不完美,发生错误时,我们需要将错误日志文件,这也前端页面截图再反馈给 Claude Code,让其修正错误,或者修复画面的错误。那有没有方法可以让 Claude Code 自己发现错误,并修正呢?那今天要介绍的这一个开源的工具 Dev3000 就是一个辅助 AI 开发的调试工具。

Dev3000 是什么

Dev3000 AI 是一款面向 AI 调试的辅助工具,Dev3000 会自动监控服务器日志、浏览器事件、网络请求及截图,构建一条可供 AI 助手(如 Claude Code、Cursor)实时分析的时间线,提升 AI 调试效率。

主要功能

统一时间线监控

– 将服务器输出、浏览器控制台消息、用户操作(点击、滚动)、网络请求和错误截图按时间戳整合于同一视图,支持快速定位问题 ¹。

自动截图

– 在页面导航、关键事件和错误发生时,自动捕获截图并附加到日志中,帮助开发者还原用户操作和错误场景 ¹。

全量日志捕获

  • 服务器端:完整的输出日志和控制台消息;
  • 浏览器端:控制台日志、错误、点击、滚动及其他关键事件;
  • 网络层:所有 HTTP 请求与响应的详细信息 ¹。

AI 助手集成

通过 MCP(Message Control Protocol)服务器,将日志流接入 Claude Code,AI 助手能够实时搜索错误、分析日志并提供调试建议。

快速上手

安装 Dev3000

pnpm i -g dev3000
dev3000

替换开发命令

pnpm devnext dev -p 5000 等命令替换为 dev3000dev3000 --port 5000,即可启动监控。

连接 AI 助手

对于 Claude:

claude mcp add --transport http dev3000 http://localhost:3684/api/mcp/mcp

对于 Cursor:编辑配置文件,添加 MCP 服务器地址。

{
  "mcpServers": {
      "dev3000": {
          "type": "http",
          "url": "http://localhost:3684/api/mcp/mcp"
      }
  }
}

启动后,Dev3000 将同时在本地启动开发服务器、自动打开 CDP 连接的浏览器,并在 http://localhost:3684/logs 生成可视化时间线。

Chrome 插件

因为现在插件还没有发布到 Chrome Web Store,所以需要本地开启开发者模式,然后将 dev3000 安装目录中的 chrome-extension 目录手动打包加载到 Chrome 。

如果要使用 Chrome 插件,需要添加

dev3000 --servers-only

使用场景

  • 前端/后端联调:无需在多个终端间切换,即可一次性查看服务器与浏览器的所有日志与操作。当前端项目请求后端产生错误之后,自动获取错误日志
  • 跨团队协作:共享统一时间线,减少因环境不同或信息不全导致的沟通成本。
  • AI 辅助调试:结合 Claude 或 Cursor,让 AI 助手直接读取和分析日志流,高效定位并修复 Bug。

支持框架及扩展

Dev3000 并不限于 Next.js,也兼容 React、Vue、Vite 等主流前端框架,并可通过 --script 参数灵活指定任意自定义开发命令。

Complexity 插件提升 Perplexity.ai 使用体验

2025-09-10 13:00:00

Complexity 是一款专为 Perplexity.ai 平台打造的免费浏览器扩展,旨在通过丰富的质量提升功能(QoL)和个性化设置,全面提升用户体验和工作效率。无论是日常信息查询、长篇对话还是代码编辑,Complexity 都能让 Perplexity.ai 更智能、更易用、更美观。

PWMp

主要功能

快速切换 AI 模型,随时调整对话的模型, 用户可以在多个 AI 模型之间快速切换,例如 Claude、GPT-4o 和 Gemini,减少操作步骤,提高效率。

gjJk1d46Qh

上下文快捷菜单,可以直接通过 Cmd + I 呼出。其他快捷键

  • Option T ,Threads search
  • Option Y,Space search
  • Cmd E ,Toggle item previews

99r2gj8Kf5

Prompt 历史,可以直接通过 //h 快捷方式来设置。

Tfk9L35S99

还有我最常使用的 Copy 按钮增强,可以直接拷贝回答内容。

xxO62Vf8uz

还支持统计回答的字数,Token 数,给提问 Thread 增加目录,直接通过 TTS 阅读回答内容,高亮显示代码块,自定义主题样式,直接在页面上运行生成的 HTML React 代码等等非常多有用的功能。

使用步骤

安装扩展

  • 访问 Chrome 网上应用商店,搜索 “Complexity Perplexity AI Supercharged”,点击安装按钮完成扩展安装。

在 Comet 以及 Chrome 中,有一些内容可能需要执行一些外部脚本才能使用,可以根据引导说明完成。

比如在 Comet 中,需要执行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theJayTea/Comet-Patcher-to-Unblock-Perplexity-Extensions/main/comet-patch-macos.sh" | bash

完成安装之后可以进入插件的设置页面,然后在其中设置所有自己想要的功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 YOLO 全部开启。

CtdvRbhBRO

注意事项

  • Complexity 扩展并非由 Perplexity 官方开发,与官方平台无直接关联。
  • 开发者声明不会收集或出售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有保障。

通过 Complexity 扩展,用户可以显著提升在 Perplexity AI 平台上的交互效率和体验。

AI 浏览器 Comet 初体验

2025-09-05 13:00:00

前两天刚介绍完 Dia 浏览器,就听说了 Dia 浏览器的母公司 The Browser Company 被 Atlanssian 以 6.1 亿美元现金收购,而另外一边,Google 的反垄断案也告一段落,不需要拆分 Chrome 和 Android,这边,Perplexity 就推出了以 Perplexity AI 为核心的网页浏览器 Comet。

而就在前段时间,市值只有 140 亿美元的 Perplexity 还提议以 345 亿美元收购谷歌旗下的 Chrome,当然,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不失为一个非常精妙的营销活动。在 Google 反垄断案的最终阶段,Perplexity 没有花一分钱,就让自己的公司名曝光在了各大媒体的新闻面前。

我们知道,在 AIGC 的时代,Google 的搜索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而现在,Perplexity、ChatGPT、Claude(Anthropic)等纷纷去抢占用户的搜索入口,Google 虽然坐拥着 Chrome 和 Android 的两大平台(桌面和移动端),但是在这两年却一直缓步前行,虽然也在 Chrome 里面新增了很多功能,比如说内置的 Google Lens 图片搜索,以及在 Chrome 138 版本之后集成的小模型 Gemini Nano,可以直接在本地实现部分的 AI 功能,比如内容生成、文本分析等。但是,这些绝大部分的都没有落地成为真正的 Chrome 的功能。 反而是一些 Chrome 上的插件 Monica,[[Harpa AI]] 有着非常惊艳的功能,可以实现非常智能的浏览器自动化,更甚至,Claude 在最近也推出了 Chrome 浏览器插件。 我还没有拿到 Claude 浏览器插件的试用体验,那我们今天就先来介绍一下 Comet。

YouTube Bilibili

Comet 是什么

Comet 是 Perplexity 在 2025 年 7 月份推出的 AI 驱动的网页浏览器。在 Comet 发布之前,全球浏览器市场的格局已经相对稳定很多年。 Google Chrome 以 68%的市场份额牢牢占据了主导地位,远超 Apple Safari 的 18%和微软 Edge 的 5%。 并且 Chrome 给 Google 的营收贡献了非常大的一部分。

而现在,浏览器的市场正在经历从工具转向 AI agent 的转变。原生的跳跃 AI 技术已经从 L1 阶段的聊天机器人发展到了具备自主任务执行能力的智能体时代。 AI 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浏览器从传统的信息展示工具升级,成为了在网页浏览器上构建的全新 AI 环境。我们可以在浏览器当中,从主动获取转变为由 AI 来帮忙执行。

从技术架构上,Comet 浏览器基于 Google 开源的 Chromium 内核,确保了它和 Chrome 的扩展程序有良好的兼容性。但在此基础上,Comet 构建了一套全新的 AI 驱动的模式,和 Dia 浏览器一样,Comet 也有一个右侧侧边栏,叫做 Comet Assistant。 这一个助手,可以同时读取并理解用户在多个标签页中的内容,包括网页文章、PDF 文档、YouTube 视频字幕,甚至是论坛讨论帖。 Commit Assistant 不仅能够理解信息,还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直接执行任务,包括自动填写表单、预定会议、发送电子邮件、管理日程等。

传统的浏览器,用户需要通过点击和导航来获取信息,而 Comet 则真正实现了对话式的浏览。用户可以直接询问并执行相应的任务。

Comet 功能

网页内容理解和总结

因为 Comet 借助了 Perplexity 的能力,而 Perplexity 又集成了各大 AI 模型,所以在页面理解的能力上面非常厉害。而我们在平时使用 Perplexity 的时候,也可以惊讶地发现,Perplexity 可以帮我们检索数十个网页,然后给我们最终返回结果。 这个能力在 Comet 当中也非常容易实现。

代理执行和任务自动化

Command Assistant 不仅能够理解网页信息,还能够根据用户的指令直接执行任务。

代理能力包括了自动填写表单、预定会议、发送电子邮件、管理日历日程、执行复杂的多步骤购物流程等。 比如说,我就可以让 Comet 帮我总结我之前浏览过的相关网页,并总结一些推文,帮我自动填写到 X 的发布框当中。 我也可以让 Comet 帮我总结网页信息,编写成邮件。

深度整合 Google

与 Gmail 和 Google 日历无缝联动,可以自动生成邮件摘要,安排日程并同步提醒。

语音指令

Comet 支持了内置的语音识别功能。用户在不用双手的情况下,在多任务场景下也可以精准地执行指令。

缺点

AI 幻觉

因为 Comet 的搜索是基于 Perplexity,而 AI 是会产生幻觉的,而 Comet 基于的 AI 代理在处理复杂任务的时候,仍然可能会出现错误。而另外就是 Perplexity 是引用的网页内容。
而网页当中的内容参差不齐。 极有可能网页当中原始的文本就存在错误。 也需要我们自己小心甄别。

隐私担忧

我们都知道,Perplexity 都是调用大语言模型去帮我们处理一些任务的。而我们的浏览器当中,集中了我们个人隐私的绝大部分,包括了邮箱、个人信息、通讯录等等,虽然我们可能知道 Perplexity 并没有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但是如果我们页面当中包含了一些敏感信息,极有可能通过 Perplexity 以及大语言模型的调用而泄露。

我买了一条 Thunderbolt 数据线

2025-09-04 13:00:00

这两天使用 macOS 的 Migration Assistant 迁移系统,按照应用中的提示,连接同一个 WiFi,或者使用 Peer-to-Peer 方式,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 macOS 提交使用 Thunderbolt Cable 连接两台 macOS 的 Type-C 可以将速度提升到 3000MB~4000MB/s 左右。

最开始的时候我尝试了所有 macOS 自带的数据线,还尝试了 iPhone 的 Type-C 到 Type-C 数据线,竟然都不支持 Thunderbolt,这就引起了我的好奇,所以才有了这篇文章。虽然 macOS 的雷电口是早有耳闻,但是我一直以为 macOS 自带的 Type-C 充电线自然可能也支持 Thunderbolt,但实际并不是。

Thunderbolt 协议

在进一步说 Thunderbolt(雷电)数据线之前,可能首先要来先了解一下 Thunderbolt 协议。

Thunderbolt 协议是一项由 Intel 和 Apple 联合开发的高速数据传输和视频传输标准,核心技术在于将多种协议通过单一物理接口融合,实现高带宽和多功能连接。

Thunderbolt 协议通过隧道融合了 PCI Express(高速数据传输),DisplayPort(视频音频输出),兼容 USB 和 Ethernet 协议。一条 Thunderbolt 线缆可以同时传输数据,视频音频,并进行供电。

在第一,二代 Thunderbolt 中采用 Mini DisplayPort 物理接口,第三代及后续标准 Thunderbolt 3/4,采用 USB Type-C 接口,兼容现代设备。

每个接口使用双通道独立数据传输,最新的 Thunderbolt 3/4 均为 40Gbps 带宽,实现双向高速传输,通道之间完全独立。

Thunderbolt 协议支持 Daisy Chain 拓扑结构,一根线串联最多 6 个设备。

协议 最大带宽 视频带宽 PCIe 通道及速率 显示支持 供电能力 信号编码 兼容性
Thunderbolt 4 40Gbps 对称 40Gbps PCIe 3.0 x4,32Gbps 双 4K@60Hz 或单 8K@60Hz 最高 100W NRZ 完全兼容雷电 3/USB4
Thunderbolt 5 80Gbps 对称,120Gbps 单向 视频流量最高 120Gbps PCIe 4.0 x4,64Gbps 双 8K@60Hz/三 4K@144Hz 最高 240W PAM3 完全兼容雷电 4/USB4.2

雷电数据线,也常被称为 Thunderbolt 线缆,是一种集高速数据传输、视频输出与供电于一体的多功能线材。它基于 USB-C 或 Mini DisplayPort 接口形态,整合了 PCI Express、DisplayPort 和 USB 协议。

功能

  • 高速数据传输
    • 雷电线缆支持双向 40Gbps 带宽,可以在秒级别完成大容量文件的拷贝、备份或实时编辑。例如,传输数百 GB 的 4K 视频素材仅需数秒至数十秒,大幅提升专业影像、剪辑和渲染工作效率
  • 多显示器输出
    • 集成 Display Port 通道,雷电线可同时驱动多台高分辨率显示器。Thunderbolt 3/4 一条线即可外接两台 4K(60 Hz)或一台 8K(30 Hz)显示器,无需额外视频线或转换器。
  • 链式扩展 Daisy-chain
    • 雷电支持链式连接功能,单一接口可依次串联多达六台兼容设备(如硬盘阵列、显示器、扩展坞等),无需占用多个主机端口,也简化了线材管理。
  • 供电和快充
    • Thunderbolt 3/4 线缆具备高达 100 W(或更高)的供电能力,可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设备同时提供电力,不仅传输数据,还能实现快速充电,免去单独电源适配器的束缚。
  • 兼容性
    • 尽管 Thunderbolt 线缆接口与 USB-C 完全兼容,使用时仍能向下兼容 USB 3.2、DisplayPort 等标准,用户可混合连接各类外围设备

苹果 Thunderbolt 4 Pro 线支持最高 40 Gbps 数据传输、10 Gbps USB 3.2,以及最高 100 W 充电;Thunderbolt 5 Pro 线更可达 120 Gbps 和 240 W。

原厂附带

  • Apple Thunderbolt Display 该款 27 英寸显示器自带一条不可拆卸的 Thunderbolt 线缆和一条 MagSafe 电源线,可直接连接带有 Thunderbolt 端口的 Mac 电脑使用。
  • 苹果 Pro Display XDR Pro Display XDR 随包装附赠一条 Thunderbolt 3 线缆(USB-C 接头),可连接 Mac Pro、Mac mini 及 Mac Book Pro 等设备,实现 40 Gbps 数据传输与 96 W 电力传输。
  • Apple Studio Display Studio Display 随附一条 1 米长的 Thunderbolt 3 线缆,不仅支持高达 40 Gbps 的数据带宽,还可为 MacBook 系列提供最多 96 W 的充电功率。
  • LG UltraFine 5K(以及 4K)显示器 LG 官方提供的 UltraFine 5K/4K 显示器包装中内置 USB-C/Thunderbolt 3 线缆,能够直接与 MacBook 等设备进行高分辨率视频与高速数据传输。
  • 外置 Thunderbolt SSD/硬盘 如 LaCie Rugged Thunderbolt、SanDisk Professional G-RAID、LaCie 5big/8big 系列 RAID 存储等,通常随机附带一条 Thunderbolt 线缆,用户可立即利用其高达 40 Gbps 的速率进行数据备份和传输。
  • Thunderbolt 扩展坞(Docking Station) CalDigit TS3 Plus、OWC Thunderbolt Dock、Elgato Thunderbolt 3 Dock 等扩展坞产品,包装内一般会附送一条 Thunderbolt 3 线缆,用于连接笔记本,快速扩展多种接口和外设。

我买了一条 Thunderbolt 5 数据线

在 MacBook Air (2024) 下,查了一下电脑的端口是 thunderbolt 4,使用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 软件,对 三星的 T7 进行测试 5 轮读写。

KWBItq5M1K

使用 thunderbolt 5 数据线连接 thunderbolt 4 接口, 3 轮读写测试。

7AJ6fIGojT

在 MacBook Pro(M4 Pro)的 thunderbolt 5 接口下。使用三星 T7 硬盘自带数据线进行 3 论测试。

Ph8kr_0bTW

thunderbolt 5 接口使用 thunderbolt 5 数据线,三轮测试。

MRdsv-qwHP

四轮测试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于是我去查询了一下三星 T7 的读写速度,发现原来瓶颈是 SSD。这就让我犯难了,我手上没有任何一个设备可以让我去测试一下这一根雷电 5 协议的线材。

而我也没有专业的 USB 电压以及传输速度的测试设备,这让我拿到了这根雷电 5 协议的线,也不知道怎么去测试。

如果大家有更好的办法的话,也可以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