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Dennis Li修改

独立开发者,跑步爱好者,漫无目的 Newsletter 主理人。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Dennis Li的 RSS 预览

2025年10月阅读书摘

2025-11-05 21:46:08

10月阅读记录

  •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Done
  • 《纯粹·一个人的马拉松》Done

10月阅读书摘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 2025年10月阅读书摘
  • 书名: 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
  • 作者: 彼得·海斯勒
  • 简介: 如果你不认识何伟,就请从这本《奇石》开始。如果你已经读过《江城》、《寻路中国》,甚至是《甲骨文》,那么,更不应该错过何伟的这颗“奇石”。一个作家的笔,要如何赶上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从2000到2012,3个国家,12个家,24个故事。终于,在何伟的笔下,你不仅能读到奇形怪状的中国。徒步长城,甲骨冰冷。从江城到新城,当年的艾米莉,已然成了大姑娘。美国的西部,日本的黑道,尼泊尔的和平队,埃及的清真寺。十二年来,何伟用心记录的,不止是中国。
  • 出版时间 2014-03-01 00:00:00
  • ISBN: 9787532764952
  • 分类: 文学-纪实文学
  •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胡同情缘

  • 📌 他常说,政府还会拆掉我们周围更多的房子,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过他从不操心将来。在“拆那儿”住了四十多年,他早已明白,凡事没有永远。

新城姑娘

  • 📌 我一直偏爱中国的夜色,簇新的城市所具有的瑕疵都隐藏在了夜色之下。

永沉江底

  • 2025年10月阅读书摘

    📌 新城镇出现女人通常是一个好迹象——这意味着基础设施已经建设完毕。只要看见孩子,你就知道新城镇已经具有了活力。

  • 📌 人们所说的未来,其实就是明天。

  • 📌 历届政府的政策都致力于把上述地区改造成耕地。很多做法对环境的危害非常之大,当地居民坚决反对,因为他们知道什么东西对耕种有利。但是她也注意到,近年来已经很少有针对这些计划的反对声,原因之一是市场经济改革赋予了人们更多的动机,以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在过去,政府的种种运动往往要提出一个抽象的目标,比如1950年代末期提出钢铁产量要超英赶美。这样的目标只能激励农民一阵子——但现在大家想要的是电视机、电冰箱。政策缺乏稳定性教会了人们尽量避免长远规划。“自1949年以来,政策经常在变,”江红告诉我。“你根本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1980年代末期,人们觉得改革是一次机遇。大家都要抓住这个机遇,因为那可能又不会长久。”

离乡回乡

  • 📌 “在中国,搞体育的目的是为国争光,”姚明回答道。“我并不反对这一点。但我并不认为那就是体育运动的全部目的。我打球还有个人的原因。我们当然不能完全不要爱国主义,但我觉得体育运动的意义应该变一变。我希望中国的朋友们知道,我打篮球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自己。在美国人看来,如果我输了,那就是我输了,是我个人的事情。但对中国人而言,如果我输了,那就意味着其他人跟着我一起输了。他们总认为我是他们的代表。”

主队

  • 📌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已经发展到了适合举办奥运会的绝佳时期:劳动力依然廉价,政治责任依然微不足道,不断崛起的中产和上层人士愿意观看比赛并以此为荣。这些人对于奥运会的反应才最为热烈——主要是年轻人和富裕群体。坐上看台,你很容易就会忽略,大多数中国人还是来自农村。

中国巴比松

  • 📌 丽水的经验似乎与全球化所带来的公认的好处之一——经济交流会自然而然地增进人们的相互了解——背道而驰。不过,还有一种批评声也与丽水经验相矛盾——他们认为全球化网络会让位于最远端的劳动者迷失方向并遭到伤害。我在这座城市停留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铭记人们对于各自所从事的工作感受到多么的舒心。他们无需关注自己生产的商品被谁消费,自我价值也几乎不与这些商品的买卖有什么牵连。没有控制的幻想——丽水这样的地方虽然偏僻,但瞬间便能感知世界市场的需求,人们普遍接受其中非理性的要素。如果没有了工作,或者丧失了机会,人们不会浪费时间去琢磨其中的原因,而是径直前进。谦逊将助他们一臂之力,因为他们从来没把自己想象成世界的中心。陈美子选择专业的时候,并没有指望找到与其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反而指望拥有与工作相匹配的新能力。她的职业与个人性格和过往经历毫不沾边,这和她描画的风景一样,并没有让她觉得不知所措——如果有的话,这反而使事情变得更加简单。她分不清外国的工厂和农场,但这无关紧要。镜子里的倒影让她专注于细节;在更大的风景面前,她从未觉得无所适从。

去西部

  • 📌 一般而言,体育比赛是一种视觉活动;你挑选位于前方的地标和选手,设定为目标。可当你跑到前方之后,剩下的只有声音:你的呼吸逐渐清晰可辨,跨步的节奏同样如此。你聆听着身后传来的脚步声。偶有观赛者发出欢呼声,随即陷入沉默,你会读秒,直至他为下一位选手发出欢呼声。

  • 📌 我一直没去领取这次比赛的奖品。这就是彼得·张的精神——面对奖品和意外之财他抽身而退,他还知道,像所有外国人那样,一旦迷失方向你就得问路。不管怎么说,过程本身才最为重要。我独自一人跑过法兰克·辛纳屈大街,还登上了拉斯维加斯的电视屏幕。我与汗流满面、扮相酷似猫王的参赛者握过手。终于,我回家了,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故事;在美国,这就够了。

纯粹·一个人的马拉松

  • 2025年10月阅读书摘
  • 书名: 纯粹·一个人的马拉松
  • 作者: 黄春华
  • 简介: 《一个人的马拉松》是一部有关马拉松的纪实散文。黄春华作为作家和长跑亲历者,以我笔写我心,写出了自己长跑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写出了跑友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了一个普通的马拉松爱好者成长为对马拉松有独特人生体会的实践者。
    本书从字面上看是写了作者如何参与了马拉松的体育运动,并在参加此过程中与众多爱好者一起克服困难,终于取得此项运动的优胜。但实际上,作者通过参与运动的过程,详尽描写了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的哲学思考,“看起来是万马奔腾,其实只是一个人的朝圣。”人生亦是如此,表面上热闹非凡,其实你真正的高兴、痛苦、寂寞又有谁懂?一切都需要自己独自默默地承受。全书文字流畅,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就像马拉松运动一样,会给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愉悦。
  • 出版时间 2022-07-01 00:00:00
  • ISBN: 9787559849007
  • 分类: 文学-散文杂著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9 第一次流泪

  • 📌 回望我的第一个全马,我总结了两条:一定要耐得住最初的慢,一定要顶得住最后的快。人生正该如此。

17 到底能跑多远

  • 📌 人生是一场长途奔袭,到了我这样的年龄,就是时下所谓的油腻中年,似乎脚力不济了。可细想一下,并不是脚力的问题,而是我们已经得到的够多了,多到谁也舍不得放不下了。

丢失的表达欲

2025-10-12 09:32:09

丢失的表达欲

很久没有在 blog 里发「文章」了,借口当然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少了表达欲,那种喷涌而出的感觉。每次打开 Obsidian,迟迟不知道写什么。然后就被其他的东西吸引走了。注意力转移变得越来越容易,原因不说也能知道,短视频开盲盒的机制引导着我从一个主题跳到另外一个主题。久而久之,我就习惯上了这种跳跃的快感,哪怕踩空了,我也知道再动动手指,总是可以跳到另外一块大陆的。

我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聚焦变得越来越困难。各家公司想尽千方百计的去榨干我们的注意力,和它们周旋就已经费掉不少力气。再回头去找之前的目标,要么花费更多的精力,要么就忘记了目标。

如果说几年前,我只是觉得中文互联网圈没救了的话,那么现在,我就感觉整个互联网圈都在坠落。而 AI 的出现,更加剧了这个进程。AI 变得越来越强,我却发现自己变得越来越傻。明知道它在概率性的胡诌,但还是期望它能够给出来我想要的答案,因为用传统的互联网检索方式得到的答案质量更差。

这就是现状。

2025年9月阅读书摘

2025-10-11 11:03:39

9月阅读记录

  • 《我是成龙》Done
  • 《克拉克森的农场 4 - 自食其果》Done

9月阅读书摘

我是成龙

  • 2025年9月阅读书摘
  • 书名: 我是成龙
  • 作者: 成龙 朱墨
  • 出版时间 2022-09-01 00:00:00
  • ISBN: 9787559471086
  • 分类: 人物传记-娱乐明星
  •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爱唠叨

  • 📌 有一阵子我总是吃过饭就吐,不知道为什么,以为自己生了多严重的病,赶紧去看医生。医生检查完之后,跟我说,你以后不要再饭后吃水果了。我说,啊?你怎么知道?他说所有的肉要两个小时才能消化,但水果几分钟就消化了,如果你在饭后吃水果,那你吃下去的肉在胃的下面,水果就在上面。水果很快消化之后就下不去,就会开始发酵,慢慢变成胃酸,所以你就吐了。人家吃东西都是慢慢咀嚼,还能消化得比较快,但我吃东西都是囫囵吞枣,几乎不嚼的,一大块肉我一下子就吞下去,再把一大堆水果吃下去就埋单走人了。唐季礼总说我是大白鲨,什么都先吞了再说。每次又都吃得特别饱,恨不得吃到嗓子眼那里,一站起来肯定就吐了。从那之后我都改成饭前吃水果,到现在也是这样,你们以后也要吃“饭前果”,不要吃“饭后果”。

2025年8月阅读书摘

2025-09-07 20:26:24

8月阅读记录

  • 《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Done
  • 《克拉克森的农场 2 - 我的牛又不见了》Done
  • 《克拉克森的农场 3 - 我的猪会飞》Done

8月阅读书摘

《在忙乱的世界找回平静》

前言 我们为什么需要平静

  • 保持内心平静不是无视焦虑泛滥这个现实。相反,平静是在给予我们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需的韧性、能量以及耐力。

第1章 迷恋成就

  • 我们如何度过每一天,就代表着我们如何度过一生。
  • 换句话说,平静与焦虑不只是互为对立面,它们的存在实际上构成了一种循环关系。克服焦虑不仅会让我们更靠近平静,并且当我们在生活中达到了高度平静的状态时,也就意味着在我们下次感到焦虑之前还有很长的距离。因此,可以说,平静使我们在面临未来的焦虑时更有抵抗力。
  • 但事实上我们可能只是在不同应用程序之间来回切换、麻木地刷朋友圈动态或者随意浏览新闻。与放松休息、养精蓄锐相比,盲目刷各种动态让我们的负罪感减轻,却消耗了大量的精力,陡增无穷的压力。
  • Facebook这个软件只关注两件事:身材的比较和生活方式的比较。社交软件中充斥着让我们自愧不如的内容,给我们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 总的来说,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前进的方向而不是速度。有思考的坚持优于无方向的奋斗,你在速度上失去的,会通过坚定不移的前进得到更多的补偿。

第2章 倦怠状态

  • 倦怠不是只靠自己就能解决的个人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发现工作环境越来越难以适应,那么为什么我们还要更注重改变自己,而不是改善工作环境呢?

第3章 贪多心态

  • 一心二用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当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满足自己潜意识里对“更多”的贪念时,反而对自己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忙碌会让我们产生高效的错觉。大脑处于忙碌状态时也会大量分泌多巴胺,而正是多巴胺让大脑误以为我们正在高效工作。这种对刺激的屈服严重破坏了我们内心的平静。
  • 一开始,使用这部手机就像是施展魔法。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设备以及其后继的一系列手机,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损害了我的心理健康,让我开始焦躁不安。手机从一个能让我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媒介,变成了一个从我已经精疲力竭的大脑中挤压多巴胺的工具。使用手机的时间越长,我就越频繁地用珍贵的注意力去换取那些使人麻木的刺激,同时还自我安慰说自己正在高效地工作。

第4章 超常刺激

  • 当我们反复接触某一刺激时,我们就会对这个刺激产生偏好,仅仅因为我们对它感到熟悉,跟刺激是积极、中性还是消极无关。
  • 例如,当我看到第67个关于机械键盘的视频时,这个主题就成了我身份和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我会认为自己不再只是对键盘有点兴趣而已,我是机械键盘的狂热爱好者。主题熟悉度是新奇信息消费的催化剂。
  • 平静就在露营时那篝火舞动的光影里,在日常生活的平淡点滴间,在晨曦的上班路上树叶转换的色彩中,在日出时分旭日初探的地平线上。生活中的刺激越是寡淡,我们越是能尽享人生甘甜。

第5章 刺激戒断

  • 另一方面,数字世界扩大了我们所谓的“关注的表面积”(surface area of concern),即我们经常关注的事件的范围增大了,这也是我们感受到慢性压力的另一个原因。

第6章 选择现实世界

  • 现实世界的另一大优点是能为我们提供心理空间,让我们有机会深入思考并处理我们的想法。在数字世界中,我们很少有时间反思、探讨观念或深度挖掘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我们总是太急于从上一个点子、链接或视频跳转到下一个。

第8章 对平静的投入越多,当下的幸福感越强

  • 在这个繁华躁动的世界中保持自在、专注,当整个世界陷入疯狂时,当无尽的忧虑、困扰和疑惑侵占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时,我们能给予自己的,或许就是平静这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平静,就是构筑美好生活的基石,它是深沉而美好的。

2025年7月阅读书摘

2025-08-04 22:08:07

7月阅读记录

  • 《在中国大地上》Done
  •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Done

7月阅读书摘

《在中国大地上》

第三章 开往北京的90次夜车

  • 我问这是什么战争,春歌的丈夫答道:“这不是战争,只是一段过渡期而已。如果足够了解中国历史,你就会明白的。在我们四千六百年的历史中,每逢改朝换代,都会有一段动荡不安的时期,短则六十年,长则一百年。

第四章 上海快线

  • 2025年7月阅读书摘

    在中国,一直有个难题。如果有什么地方风景特别好看,人们就会蜂拥而至,然后美景就被人群毁了。

  • 由于一整天都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我问道:“你觉得中国人以后会有私家车吗?” “极少数人会有的,但不是为了图享受,而是为了做生意。我们想要做的,是生产汽车,然后卖到国外去。出口市场才是我们的兴趣所在。”

  • 然后我眼前就浮现出一堆红卫兵,他们手里拿着长剪子,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沿着南京路一路往前,边走边寻觅哪里有肥大的衣袖或者飘逸的长发。他们挥起长剪子,开始不停地剪,剪,剪!我意识到,一个狂热的青少年,手里要是握着一把剪子,简直比端着步枪的士兵还可怕。

  • 潘教授在这方面是个典型,但他给人的印象却不会因此而减弱。他轻声笑了笑,说:“美国人没理由惧怕中国人,一点理由都没有。在这世上,中国人只对两样东西感兴趣——权力和金钱。美国是最有权也是最有钱的国家,所以中国人永远都需要跟美国搞好关系。”

第五章 开往广州的快车

  • “我不是在说他们——我讲的是投资者的信心好像正在消退。这就是为什么未来三四年至关重要了。很多公司都已经撤离,他们既不是慈善家也不是空想家。他们想赚钱,如果赚不到钱,他们就走。中国市场正处于大规模扩张阶段,但目前为止还没有得到很多回报——因此没有理由让人寄予厚望或者吸引大规模投资。泡沫是会破裂的,而且一旦破裂,这里就会变成地狱。五年之内我们就会知道这样的事会不会发生。

  • 共同奋斗'是他们经常使用的说法,体现着某种团结一致的思想,而如今这种思想已经销声匿迹。他们不再友善,不再礼貌。我觉得他们已经迷失,他们的结局会很可怕。

第八章 开往西安的104次列车

  • 正午时分,列车停在了处于铁路枢纽位置的宝鸡市。一位先生告诉我:“渭河里没有鱼。”然后,他大声清了清喉咙,往站台上吐了一口痰,随即习惯性地出于礼貌,用鞋底把痰擦了擦。 每个人都会像这样清嗓子、吐痰,他们的痰有时会成滴快速落下,有时则会拉成细条缓缓下流,就像顺着痰盂边缘而下的烛蜡。一般他们都会吐在垃圾篓里或者树干旁边,但就算政府专门发起倡议,也无法阻止一部分人随地乱吐,我见过有人把痰吐在地毯上,并且还记得要礼貌地用鞋底去抹两下。

  • 这对中国人来说再好不过了。或许他们已经认识到,游客的好处就在于他的注意力集中而短暂。对政府而言,游客要是只把观光作为旅行目的就太完美了。他们来访,去各处景点参观,等到把所有地方都转了个遍,就会马上离开。不以观光为目的的人往往会驻足徘徊,他们不看博物馆的介绍,喜欢问尴尬的问题,不是让人感到心惊胆战,就是把人搞得垂头丧气,所以他们最好不要来。

第十六章 开往大连的火车:92次列车

  • 虽然我在中国见过很多胆小鬼,但坚忍不拔却是中国人最大的特点。

第十七章 开往烟台的“天湖号”游轮

  • 我想起了自己身边所有自命不凡的人和自认为无所不知的人,以及那些讨厌的教师、评论家和书评家,我希望他们都被赶上去内蒙古的火车,到那里去铲猪粪,住牲口棚。不过,我当然也会在其中。在中国,不干体力活的人通常都被称作知识分子。这群人太招人烦了,作为惩罚,我们都要在那里挖洞。这样的命运真是悲惨,但很容易就能想到相关政策是怎么来的。每个人在他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希望过自己讨厌的人被车拉到别的地方去铲粪——尤其是那种四体不勤又心高气傲的人。

第十九章 开往上海的山东快线:234次列车

  • 这里的每个人都因农事而筋疲力尽,而且每一寸土地都已被开发利用。既然可以种菠菜,为什么要种花呢?既然阳光可以照耀庄稼生长,为什么要种树将它挡住呢?

第二十二章 开往西藏的列车

  • 外表越是普通,就越像救苦救难的英雄。

《如何找到想做的事》

“可以作为工作的爱好”和“不能作为工作的爱好”之间的区别

  • 全部行动都以“这个有用吗?”为标准筛选,人就会备受阻力,最终会丢失“做‘喜欢的事’且幸福地生活”这一初心,觉得只能做“有用的事”(合理的事)。这就是合理性陷阱。

序 一本让你找到“想做的事”的书

  • 因为对工作没兴趣,也就没有学习动力,所以无法成长。

误区2:找到想做的事时会有命中注定的感觉

  • 实际上大部分情况下即使找到“想做的事”,你开始也只会觉得“嗯?或许挺有趣的”,即仅处在感兴趣的阶段。

误区4:必须多行动才能找到

  • 去服装店可以随便挑选衣服的款式,但是如果没有明确的选择标准会怎么样呢?你也许会被“现在这个很受欢迎”“价格便宜”等与“自己想穿的衣服”不符的信息所影响,进而做了选择。

“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是什么,就只能试着先行动了”,这种想法中的陷阱

  • 人在选项多的时候往往会“不做选择”

“一直迷茫的人”和“走自己道路的人”之间唯一的区别

  • 不要把自己的判断标准建立在外部的“以他人为中心的坐标轴上”,必须切换到自己内心的“自我中心坐标轴”上。

公式1:喜欢的事×擅长的事=想做的事

  • 技能和知识是为了实现自己想做的事的手段。如果以使用技能为目的,人生当然会变得无趣。正因为如此,才有必要了解自己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能使用的“擅长的事”。在找到“真正想做的事”之后,如果有需要的话再去掌握“技能和知识”也来得及。

如何找到实现“想做的事”的手段

  • 所谓的色彩浴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指如果刻意关注一些事物,那么与之相关的事物就会很自然地映入你的眼帘。比如听到“请找出你周围红色的物体”,你就会看见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红色物体。

  • 色彩浴效应和实现“想做的事”的手段是一样的。确定好“想做的事”之后,色彩浴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实现“想做的事”所需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浏览信息时竖起“天线”,关注对自己想做的事有用的信息,从而不断地将它们收集起来。

所谓成功并不是“达成目标”,而是“活出自我的这个瞬间”

  •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得到金钱或名誉。如果对现在这一瞬间所做的事情感到充实才是幸福,才是人生的成功。

2025年6月阅读书摘

2025-07-01 19:28:00

6月阅读记录

  • 《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Done
  • 《在中国大地上》20%

6月阅读书摘

《黄永玉:人只要笑,就没有输》

我就揍他

  • 人只要笑,就没有输。黄永玉的存在证明了一项不会磨灭的人性真理——人生苦,但人大于苦。

我是在跑万米

  • 《紫苑草》讲了一种底层现实:纵然努力对抗命运,却依然负担着人生的无奈和沉重。
  • 他的心里并不是没有波澜,只是人老了,伤心是一种秘密。他和年轻时一样,听老歌会哭,读诗会哭,想起朋友时也哭,看到新闻莫名伤心了,不敢让女儿知道,躲在被窝里偷偷哭。他只能把这些说不出口的感情画到画里,写到书里。
  • 他连人生最后的细节都想到了,到时候送去火葬场,送过去就行了,不用想着领骨灰回来,“不好分,怪累的”,他打算跟孤魂野鬼一起过,大家一起热闹。他对于死只有一个要求:“到时候胳肢我一下,看看我笑不笑,”这是他的生死标准,“笑了,我就还活着。”活了一辈子,黄永玉只是黄永玉。这是他在《世说新语》里最喜欢的一句话:“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再有两个月,这个人就要99岁了,人生再来个一百年,结局或许还是同一样——天地不仁,白云苍狗,但管他呢,我与我周旋了一辈子,黄永玉永远是黄永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