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Dayu | 大宇修改

喜欢写博客和摄影,喜欢折腾服务器、体验数码产品、看书、看剧。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Dayu | 大宇的 RSS 预览

辞未动心已至

2025-09-24 19:34:00

在罗伯特·M·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中,「良质」(Quality)是一个贯穿全书却难以定义的核心概念。它不是物理意义上的「质量」,也不是某种可测量的属性,而是一种「先于主体与客体,先于理性与感性」的整体体验。

有评论这样解释:「回想自己跟人说话,你是不是很自然地就可以把一句话说出来,而不是说了第一个字再去想第二个字,想完第二个到第三……良质就是你要说的那句话(或者这句话代表的那个意思),它先于主体的你和说出来的话(客体)而存在。」

良质像是一句话在说出口前就已经存在于心中——语言是将它逐步展开的过程。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在波西格看来,良质还涵盖经验、直觉与价值感,而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先在语义。

以此为引子,本文想探讨人类语言和大模型(比如 ChatGPT)之间的差异。

差异

大模型的语言输出,本质上是概率建模,它只能在已有上下文的基础上预测下一个词。句子的意义,并非预先存在,而是在逐字推进中逐渐浮现、事后建构。

尽管借助注意力机制,模型能在输出中保持较高的「全局一致性」,从而在效果上模拟出具有意图的言语行为,但这种一致性更多是统计规律下的涌现现象,而非源于一个先在的、完整的表达意图。

相比之下,人类在开口说话之前,内心往往已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义轮廓。它可能是模糊的情感基调,也可能是清晰的逻辑结构,又或是某种希望传递的态度。大脑中的语义网络并行激活着场景、情绪、因果链条,而语言系统则将这一高维、并发的意向「投影」为线性的词句序列。

人类也会在言说中调整想法,甚至借由说话来厘清思维。但总体而言,我们的语言是从整体意向出发,向表达延展的过程。胡塞尔称之为「意向性」,柏格森称之为「直觉」,而波西格,则称其为「良质」。

驱动

人类的「整体性」往往带有价值判断和情感色彩。我们在表达前的「完整意向」,不仅是语义的,也是价值驱动的——潜意识中知道自己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态度、建立什么样的关系、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而 AI 的统计生成模式,虽然能够产生高度连贯的文本,但没有一个真正的「为什么要这样说」的内在驱动。

换句话说,目前 AI 的「内在驱动」并非自身生成,而是由人类外部补充。我们提出问题、设定方向、隐含价值期待,AI 则在概率的框架中展开回应。

那么,如果 AI 在功能表现上日益逼近人类,这种内在的价值驱动是否仍是不可或缺的?

倘若机器是「擅长执行的工具」,那么一个失去了良质感知的人,或许正悄然沦为「被工具化」的存在。

真正的价值,不仅在于把事情做对,更在于在行动之前,保有那一瞬的迟疑与自问:「这件事,为什么值得去做?」

正是这个追问,让语言成为意义的流露,而非词语的堆砌;也让我们在当下的技术狂潮中,仍与 AI 有所区别。

WordPress 插件 – 旅行地图 WP Travel Map

2025-09-02 04:57:41

最近又做了一个极简风格的 WordPress 旅行地图插件,用于记录去过的地方。

展示页:https://anotherdayu.com/travelmap/ (近期更新调试中)

提醒:Mapbox 地图部分有合规风险,服务器在境内做过备案的博主谨慎使用,有关站风险!

功能特点

  • 通过短代码在任何页面显示地图
  • Excel 导入导出
  • 智能地点搜索
  • 多种地图类型,支持 2D 或 3D
  • 可以在地点描述中添加链接(可直接跳转),比如在这里写的博客

安装

  • 前往 Github 下载插件:https://github.com/DayuGuo/wp_travel_map
  • 在 WordPress 后台安装并激活插件
  • 进入WordPress 左侧边栏的 「旅行地图 > 设置」,配置 Mapbox 访问令牌。需要注册 mapbox 账号,每月有 5w 次免费载入次数,个人博客完全够用。
  • 使用「旅行地图」菜单管理地点
  • 在页面或文章中使用短代码显示地图,如下:

Weekly Plog 1

2025-08-30 20:45:50

最近用了段时间 Retro,主打私密社交,好友列表是私密的,帖子上的点赞评论也是私密的。它的 Weekly Plog 概念挺有趣,每周发了自己的 Plog 才能看其他好友的内容。

杂乱的照片和生活,一股脑的发出去,还挺解压。

尝试在博客上沿用 Weekly Plog,不定期更新!

Grotesque
THE INDEPENDENT CAFE
厚切牛排,还是更好吃一些,跟土豆泥真是绝配。
第一次打草场,手感很有趣。
Three Thousand Restaurant 超大带骨牛排的兰州拉面,真的香!
店员严选书架是书点的灵魂。
喜欢这版《沙丘》的封面
这家书店,买书送热饮。
试了试用 Gemini 咖啡渍占卜,还挺有趣的。
牛津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的 Logo 是渡渡鸟。

iA Writer

2025-08-29 22:04:10

这是一篇个人偏好浓重的文章。


作为一个写博客的人,我用过太多笔记软件和文本编辑器。

起初,我追求的是功能。
最好什么都有:标签、双链、数据库、模板、插件、自动化…

可渐渐地,我发现,真正重要的并不是「能做多少事」,而是「写起来的感觉」。
写作的本质,从来不是复杂的功能,而是一个能让心静下来的环境。

尝试过那么多工具后,iA Writer 让我停了下来。它没有花哨的界面,只是一个纯粹的写作环境。光标闪烁的瞬间,总让我很快进入状态。

它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有些「固执」。

但正是这种固执,造就了独特的「手感」。

「数字世界里的手感」,是一种微妙的体验。
是应用启动时那份恰到好处的速度;
是每次按下键盘,光标随之跳动的节奏;
是字体渲染的清晰感,以及界面上元素的分寸拿捏 —— 多一分则繁冗,少一分则简陋。
这种手感,会让你觉得「舒服」,甚至忍不住想写点什么。

它就像 Rhodia 或 Penco 的纸质笔记本:低调,却自带「写字的诱惑」。随身带着,总会让人想翻开记录些东西。

从功能,到手感。
iA Writer,就是那个让我安心落笔的地方。


关联:静水深流

《一一》道来

2025-08-28 21:27:50

洋洋

想看《一一》很久了,不仅因为它是杨德昌的作品,还因为干女儿的小名是一一。

全片接近 3 小时,叙述细腻克制,不同的视角的小故事,交织在一起。它记录的是日常的、琐碎的人和事,从婚礼开始,到葬礼结束。看似平淡,实则余韵悠长。

剧里有个话少的孩子,叫洋洋。他喜欢拍照,更确切的是喜欢观察。

没人教过他如何摄影,这样反倒更好,他不执着于捕捉实体,而是捕捉概念。

第一卷胶卷

摄影不仅是「记录」,还是「沟通」。

洋洋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第一卷胶卷被用于拍蚊子,是想告诉妈妈有蚊子咬他。

影像让他舒适。

虽然没拍到蚊子,但拍出了自己急切的情绪。那段时间母亲的情绪并不好,他似乎是希望与母亲有多些东西聊。

老师捉到了他偷偷外出打印照片,老师并不想理解这些照片,嘲讽洋洋「前卫艺术」,还要他罚站,直到家人来接他。

他始终没有拨通电话,也没有争辩,默默的站了很久,直到老师觉得无趣。他不想去打扰这个阶段的家人,大家都有各自的烦恼。

对洋洋来说,拍照是替代语言的方式,没必要跟不懂自己的人争辩。

第二卷胶卷

每个人都只能看到一半的世界,因为我们能看到前面却看不到后面。

洋洋想了想,选择记录人们的背影,告诉别人他们不知道的事情,给别人看他们看不到的东西。

世界并不完整,摄影帮助我们意识到「不完整」本身。

《一一》也不完整的,电影展示了许多故事的结局,但没交代故事的缘由。

我们只能看到生活的一半,就更别提电影了。

少一些对眼前事物的评判,多一些对其成因的理解。我们追逐着眼前事物的完美,却看不清自己。

影片中洋洋暗恋的女生,以后会不会帮他记录「背影」呢?

摄影从来不只是「快门一按」。它是慢的、沉静的媒介,需要我们停下、凝视、补全、理解。《一一》用三小时的克制叙事,和洋洋的两卷胶卷,一起提醒我们:真正值得看的,是那些我们自己看不见的部分。

不知一一长大后,会不会看这部《一一》,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又会如何理解?

WordPress 友情链接插件 Simple 版

2025-08-27 21:19:45

这个项目基于并 fork 于 wp_friendlinks_manager(作者 @Jack),仅修改了样式和风格以适配自己的博客。所以名称就叫 wp_friendlinks_manager_simple

展示页面: 友邻 – Another Dayu

增加的核心功能:如半年以上未更新,会在友邻的名称后加 🕊 小鸽子 emoji。

下载地址:https://github.com/DayuGuo/wp_friendlinks_manager_simple

教程见 Jack 的博客:又一个 WordPress 友情链接插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