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Cao Yihan | 曹艺瀚修改

曹艺瀚,00后男生,独立全栈开发者,持续创业者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Cao Yihan | 曹艺瀚的 RSS 预览

保护好自己的时间边界丨讨好型人格的惨痛教训丨帮朋友搬家经历

2025-09-24 00:18:02

今天做了一件很蠢的事情,帮忙帮朋友搬家,现在哭死。

反思自己。

感觉就是大半天时间浪费了,而且感觉自己回家之后,甚至想绝交了,不想再有什么后续。

她前几天跟我说,要搬家,问我能不能帮下她。我当时感觉有压力,不好意思拒绝,然后就答应了。(我不知道,是我的操作系统里,哪里出了bug,但我会想,如果是好朋友让我帮很大的忙,我可能也是会帮的)。

她跟我说,约了搬家公司14:00,但可能搬家公司15:00才来。问我能不能13:00去。(我家大她家,大约45min,其中换乘线路,20min才一班车,所以要是晚了1班,要多等20min)。我感觉太早了,就干活到12:30,才准备出发。然后为了赶13:00的换乘,我都是一路跑过去的(换乘大约1000m的走路路程)。结果确实13:30就到她那边了。

但因为我手机信号差,完全没有网络。只好到公寓,借了一个wifi,给她打电话+发消息。但她电话没接,没回复我消息。但我又不知道她住哪个房。就只好等着,隔一会儿给她发个消息。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一开始跟我说,她还没有回去,后面又说,让我等等,十几分钟就到。但最后实际结果就是,我差不多等了1.5h,她才来。
(后来她跟我说,她觉得我帮忙整理东西,也没有什么帮助,所以索性不如让我在楼下等,而她说,知道搬家时随时有人可以帮忙,她就很安心了,)。

自然的,我在她家时,确实也帮不上什么忙。所以我会后悔,一开始时,就没有沟通好预期。
(而她又总说「我有洁癖」,以至于连衣架+衣服,也需要用袋子粘着包起来。)

而且,她几次说,「男生力气大」什么的,就好像自己辛苦健身的结果,是被当苦力看待。(这种话,真的让我相当不爽。)

搬家公司,前面还有一个订单,延误太久了,结果16:30才来吧。搬家公司来了之后,就比较快,蛮快就搬完了。但后来搬完之后,又让我等她整理完,反正当时就又等了好久,

好像自己的不开心和暗示,她也完全感知不到。

大致就是这样子。我最后回到家,都21:30了,真就是差不多一天的时间。

其实中途有很多次,我都可以直接离开的。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是我的缺陷了。

而我自己不够珍惜自己的时间,别人就也不会珍惜我的时间,反省反省。

我感觉自己的好朋友,不会这样对我。

【哭泣】

对AI失去爱

2025-09-23 10:33:25

我最近发现,如果我是手动复制粘贴代码到LLM的聊天框中,做项目的速度,比使用Gemini cli,或者cursor,反而快一点。

(前两天,有次Gemini Cli在没有告知我的情况下,把我的Next.js,从15改为了14,以至于依赖出了一堆的错。还有各种容易血压升高的修改)。

受到启发,我也利用「手动复制粘贴代码」的方式,只用两个半小时,就解决了之前用 Gemini Cli 几天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LLM本身也是。Gemini和Claude已经很久没有让我惊艳的感觉了,反而经常让我觉得蠢蠢的,以至于自己都变得更自信了。

Le黑话手册

2025-09-22 20:27:01

先开个坑,之后慢慢填上~

  1. Le、Les、姛、拉子、拉拉、拉:均指女同,Lesbians
  2. 直女:指异性恋的女生
  3. 心选:Crush,心动对象,不特指性别。
  4. 心选姐:心动女生。一般用于女生之间的恋爱关系,即le, wlw, 百合。「心选」2020年之前就用于语C圈,后面被拉拉借用。但亦可用于异性恋,也不一定限制年龄关系。
  5. 直女装姬:指网络上,异性恋女生给自己贴女同性恋标签,从而获取流量
  6. 侄女:指直女
  7. :双性恋
  8. 直女微双、直女微拉:指直女略微偏双性恋或女同。
  9. T、P、H:T指拉拉中偏男性化的一方,P指拉拉中偏女性化的那一方,H属于中立,既可以T(偏男性化)又可以P(偏女性化),与双性恋的含义不同。注,T、P、H,只是一种感觉,有时还看双方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可以有多种组合,例如长发t,短发p,p1,t0。有的人理解T、P、H是看外表,也有人是看内心。
  10. 四爱:指女强男弱的关系。可以是恋爱关系,也可以是性关系。
  11. 热拉、Nico:几款交友软件的名字

随想-2025年8月

2025-07-31 14:21:29

“The ability to make love frivolously is the chief characteristic which distinguishes human beings from the beasts.”
能够轻浮地谈恋爱是人类区别于野兽的主要特征。

— Heywood Broun — 海伍德·布朗

这篇也很有意思。日常的关系,就是区块链的「工作量证明」,很多是无法速通的。例如下面的Bruce,就被作者不喜欢。但又想到,在当今的原子化的,疏离的社会,要实现作者那种理想的intimacy(亲密关系),可真够难的。可能自己就需要降低标准,让别人更容易连接自己。

12. You can’t speedrun intimacy. 12. 你无法加速建立亲密关系。

When I was just starting college, I met this guy—let’s call him Bruce—and we hit it off immediately. Bruce was so candid and kind; he made me feel like I was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An hour into our first conversation, we were telling each other our secrets. “I’ve met my new best friend!” I thought.
刚上大学时,我遇到了一个家伙——叫他布鲁斯吧,我们立刻就合得来。布鲁斯非常坦率和善良,让我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第一次聊天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互诉了秘密。“我找到新最好的朋友了!”我想。

A few days later, I was walking across campus with Bruce, and we had to stop about a dozen times because we kept running into people he seemed to know really well, even though we had all just arrived. And then I realized: I wasn’t special to Bruce. He did the same schtick with everybody. He had figured out—consciously or not, I never knew—that he could hack this whole “making friends” thing by acting like someone’s soulmate from the get-go.
几天后,我和布鲁斯在校园里散步,我们不得不停下来十几次,因为我们不断遇到他似乎非常熟悉的人,尽管我们所有人都是刚到。这时我才意识到:我并不是布鲁斯特别的人。他对每个人都用同样的把戏。他意识到了——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从来不知道——他可以通过一开始就表现得像某人的灵魂伴侣来破解整个“交朋友”的事情。

This eventually caught up to Bruce because you can’t be maximally intimate with everyone at the same time. (Just like if you “exclusively” date seven people simultaneously, they’ll eventually figure it out and you’ll end up on Buzzfeed.) I kind of lost track of him; I hope you’re okay out there, Bruce!
这最终追上了布鲁斯,因为你不可能同时和所有人达到最亲密的程度。(就像如果你同时“专一地”和七个人约会,他们最终会发现真相,而你最终会登上 Buzzfeed。)我有点跟不上了他;希望你在那边一切都好,布鲁斯!

All of that is to say—I think a common mistake people make in conversations is thinking they can access intimacy immediately.
所有这一切都在说明——我认为人们在交谈中常见的错误是认为他们可以立即获得亲密感。

You might remember the viral NYT article from 2015, “The 36 Questions that Lead to Love”, which was based on this study that pioneered a way to help research participants get acquainted quickly in the lab. The secret ingredient is reciprocal self-disclosure: I open up to you a bit, you open up to me a bit, repeat.
你可能还记得 2015 年纽约时报上那篇病毒式文章《能促成爱情的 36 个问题》,它基于这项开创了在实验室中帮助研究参与者快速熟悉彼此方法的研究。秘诀是相互的自我披露:我向你透露一些,你也向我透露一些,如此循环。

So that’s what I’m looking for when I’m talking to someone new—“Ah, I see you put yourself out there a little bit, lemme do that too.” You never become friends if you’re not willing to move up this ladder, and I’m always a bit confused by people who refuse to reciprocate even the tiniest amount of vulnerability—do they expect to be friendship-courted for years? Do they want me to get naked before they’ll even take off their hat? Are they just not accepting new acquaintances right now?
所以这就是我在和新认识的人交谈时寻找的东西——“啊,我看到你稍微敞开心扉了,我也这样做吧。”如果你不愿意迈出这步,就永远无法成为朋友,我总是有点困惑于那些连一丝一毫的脆弱都不愿相互回应的人——他们难道期望多年后才被追求友谊?他们难道希望我脱衣服之前他们都不愿摘帽子吗?他们只是现在不接受新认识的人吗?

But you also don’t become friends by skipping straight to Question #36, as if you can create trust by fiat. The kind of person who says, “I don’t do small talk! Tell me what’s in your soul,” is often really saying “I want to be intimate with you, but I don’t want to work for it.” Or, in other words, “I wanna be your Bruce.”
但你也不能通过直接跳到第 36 个问题就交上朋友,好像单凭命令就能建立信任。那种说“我不搞闲聊!告诉我你灵魂深处的东西”的人,往往真正想说的是“我想和你亲密,但我不想为此努力。”换句话说,“我想成为你的布鲁斯。”

We can just try liking each other and see how that feels. Usually it feels good!

我们可以试着互相喜欢,看看感觉如何。通常会感觉很好!

——source

(很不幸,这是一个付费链接,因此我贴了全文了。)


这个太神奇了!

1. Boring conversations are a choice. 无聊的对话是一种选择。

A crazy thing I used to see teaching Improv 101: although people could literally do anything in their scenes—go to the moon! be wizards! thwart a terrorist plot!—they would instead sit down, pretend to type on a keyboard, and go, “I hate my job!” Give people unlimited freedom and they will, alarmingly often, choose to have a bad time.
我以前在教即兴表演 101 课时见过一件疯狂的事:尽管人们在场景中几乎可以做到任何事——去月球!成为巫师!挫败恐怖分子阴谋!——但他们宁愿坐下,假装在键盘上打字,然后说:“我讨厌我的工作!”给予人们无限自由,他们惊人地经常选择让自己过得不愉快。

So too in conversations. People will be like, “How many cousins do you have,” and then be like, “Wow this conversation sucks so much.” Talk about the stuff you want to talk about! Ask people the things you want to know! Do you think the other person wants to count their cousins? Go to the moon, dammit.
在谈话中也一样。人们会问:“你有几个表亲,”然后又说:“哇,这场谈话太糟糕了。”谈论你想谈论的事情!问你想知道的问题!你以为对方想数他们的表亲吗?去月球,该死的。

我读起来时,有点点很难说清楚的感觉。感觉是,又感觉不是。我知道,作者的观点不完全对,但有时也说明,无论是自己的生活,还是一次聊天,都是可以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整和改变的地方。


很有意思的文章:《Revenge of the Blockheads》

  1. 俄罗斯方块1985年就发明了,但玩俄罗斯方块的技术,却可以发展几十年。最近的最近技巧,是CheeZ发现的,rolling技术,大致是一种,用手把游戏手柄的按钮压向手指,而不是用手指去按按钮。CheeZ用这样的方式,打破了新的世界记录。

    很容易想到,可能未来,还有某些新的技术,思想,不是在原本领域登峰造极的专家想到的,因为他们原本的技术,可能反而是限制。

    (Gemini的评论:俄罗斯方块的“Rolling”技术 (1): 这是最完美的例证。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最顶尖的玩家都在同一个范式(“更快地按键”)内进行优化,达到了人类生理的极限。他们陷入了一个“局部最优解”(local maximum)。真正的突破并非来自对现有方法的改良,而是来自对基本操作假设的彻底颠覆(从“按”按钮正面变为“滚”过按钮背面)。这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一个系统内的专家,可能是突破该系统范式的最大障碍,因为他们的专业性本身就构建于现有范式之上。

  2. Maia Adar of Cosimo Research investigates whether straight men and women are attracted to the, uh, intimate smells of the opposite sex: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females stand closer to males who have fresh ball sweat applied to their neck.”
    科西莫研究所的玛亚·阿达尔调查了男性和女性是否会被异性身上,呃,亲密的气味吸引:“结果表明,女性更靠近那些颈部涂抹了新鲜睾丸汗液的男性。”

    类似的研究,在正规的大学,可能太难以想象了,但可能比很多大学的科研,都更有价值。

虽然知道自己已经很细腻了,
但我还是会见到,比我细腻超级超级多的人,就好羡慕,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能有那么那么好的察觉和感知能力。

——2025.8.1

随想-2025年7月

2025-07-23 23:22:38

珍爱生命,远离MrBeast——2025.7.23

(注:MrBeast的视频奇观,确实是浪费生命)

当我写完上面这句时,后来发现,影视飓风的Tim,做的「飓多多StormCrew」,也逐渐野兽化,真心非常讨厌,足以让我避雷影视飓风及Tim的视频了。

最近还学了一个词语:“Brain rot”(大脑腐化)

因长时间消费信息密度极低、毫无营养、甚至荒谬的娱乐内容,而导致的一种主观上的智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涣散的感觉。

而「飓多多StormCrew」最近发布的:《让同事在荒岛生存100小时…》,就是这种东西。


我们总是站在自己的视角中心,缺乏真正客观的外部标准。——2025.7.26

为什么美国人很少撑遮阳伞

2025-07-21 20:23:34

有点发现,中国的防晒氛围,似乎比美国强太多了。比如,我确实几乎没有看到,撑遮阳伞的。前几天在Prospect Park,太阳很大,但放眼望去几百个人,一个撑伞的都看不到,更加看不到袖套、防晒衣和遮阳帽了。

有一次我在街上撑伞时,别人问我”What’s up man?“。还有一次,我拿着雨伞进入室内时,别人问我是不是外面下雨了。我感觉很奇怪,于是就问了AI。

AI告诉我,在美国,可能推崇古铜色肤色,以古铜色为美。因为,美国人本来主要是白种人,在后工业时代,有闲暇时间,才是上层阶层的标志。而能去沙滩度假,就是有闲暇的标志。一身古铜色的皮肤,就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喜欢晒太阳,美黑,所以不会撑遮阳伞。而涂防晒霜,则是将100%的紫外线,过滤成不到5%,温和刺激黑色素地形成,防止晒伤,而不是担心光老化或美白。

可能在美国,也比较缺乏美白的氛围。

也意识到,之所以防「光老化」,没有成为美国的核心叙事,也和中国的幼态审美有关。

中国人的身材焦虑,帮助中国人减少肥胖。中国人的美白焦虑,也帮助中国人减少光老化和皮肤癌的概率,我感觉还蛮好的。

(顺带提一句,美国的防晒霜真的很糟糕,过于油腻和搓泥了,而且可能很防水,难以卸除。跟中国的轻薄的感觉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