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4 00:00:00
2025 年 1 月 12 日中午 13:00,父亲给我电话,说爷爷中午在家中突然去世了。
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个学霸,上世纪 50 年代末考上了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学机械工程专业。那时候北京地质学院是很好的大学,出了很多人才,温总理是他的师弟,“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是他的师兄。当然,我爷爷远远不是北京地质学院的杰出校友。大三,赶上中苏交恶,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没有专家教课了。大四,爷爷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成为了一名平凡的地质工作者。
爷爷虽然不是跑野外的职位,主要是坐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但也要经常出差到全国各地做地质勘探。地质勘探可不是旅游,风餐露宿是常态。那个年代交通也不发达,光是坐绿皮火车去目的地就要几天。去的地方都是人迹罕至的地方(人多的地方也用不着勘探了),山是野山,水是野水。野外露营的时候遇到野生动物,走到半山腰上遇到地质灾害,都不是什么稀罕事。那个年代可没有手机和 GPS,要是迷路了就交代在山里了。
2025-01-12 09:50:00
【本文首发于知乎回答 《回顾互联网发展,有哪些底层逻辑看似简单但将在未来持续奏效?》】
数据是最重要的护城河。
我非常喜欢老王的产品课,王慧文是校内、美团创始人之一,他的清华产品课非常经典,值得一遍一遍回味。里面讲到规模效应,社交网络有网络效应。网络效应的背后其实就是数据:我认识哪些朋友?跟这些朋友的亲疏远近怎么样?
老王的产品课里说复制一个微信很难,阿里和字节试图进攻微信但失败了。但如果某天有个先知 app,他知道一个人现实中所有的朋友关系,然后根据这个自动生成好友关系。两个人只要见面聊了几句,不用扫码就能自动推荐好友,当然加不加是用户自己的决定。这个先知 app 恐怕是可以跟微信一战的。这就是微信掌握了好友关系数据的价值。
但这个先知 app 里面没有微信的聊天记录,没有朋友圈的历史,因此还是缺了些什么。这就是对话历史数据的价值。如果这个先知更进一步,知道每个人每天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那恐怕微信也不是它的对手。
2025-01-03 12:00:00
【本文转自蜗壳进阶联盟微信公众号《对话 | 专访华为“天才少年”李博杰(下):放弃百万年薪投身创业,一名科大人的坚守与重塑》】
长文预警,本文共11221字,预计阅读时间29分钟
「对话」是蜗壳进阶联盟推出的系列深度访谈栏目,我们邀请并采访了科大的优秀前辈,他们在科大的大学生活当中走过了弯路,品尝过挫折,获得过成就。我们希望通过深度对话的方式展现他们人生生涯当中的种种历程与个人选择,希望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前辈们的经历可以为科大的后辈们照亮更多的前路。
这一期的对话栏目,我们邀请到了李博杰师兄(个人主页:01.me/),李博杰是中科大1000校友、中科大MSRA联培博士、首批华为“天才少年”获得者、AI创业者、中科大评课社区联合创始人。曾任华为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助理科学家、副首席专家。曾在SIGCOMM SOSP、NSDI、ATC、PLDI 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 ACM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微软学者”奖学金。
本文由蜗壳进阶联盟原创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采访、编辑 | 冯文俊、陈磊、苏启晟
校对 | 赵国华
主题摘要
大学与工作的环境转变
如何培养能力适应工作岗位
创业挑战与思考
求职建议与准备策略
AI时代的就业与自我提升
AI是否会带来失业问题
如何拥抱AI工具赋能工作学习
2024-12-31 16:00:00
(本文是 2024 年 11 月笔者应开源中国邀请,为《2024 年 OSChina 年度 AI 盘点》撰写的文章)
2024 年大模型真正开始落地,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至少使用一款大模型提升效率,很多国民级应用和手机厂商也接入了大模型。大模型开始往专业(Professional)模型和个人(Personal)模型两个方向分化。
专业模型是旨在提升生产力的模型,例如 AI 辅助编程、写作、设计、咨询、教育等。一旦模型能力达到门槛,专业模型将带来很高的附加值。2024 年,专业模型已经在很多领域落地。例如,AI 辅助编程可以提升开发效率一倍以上,仅用每月数十美元的 API 调用或 IDE 订阅成本,就相当于每月上万美元的工程师。AI 生成图片、播客、直播等,可以上百倍提升画师、配音员、主播的工作效率。AI 在心理、法律、医疗等领域的咨询服务可达到初级专业人士水平,每小时收费相比模型成本也高上百倍。AI 虚拟外教已经可以媲美真人外教,由于发音标准,效果甚至超过大多数国内英语老师。未来,AI 辅助教学将改变一对多的传统教学模式,不仅使 AI 一对一教学成为可能,人类教师的教学内容准备效率和内容质量也将大幅提升。
2024-12-28 10:30:00
【本文转自蜗壳进阶联盟微信公众号《对话 | 专访华为“天才少年”李博杰(上):放弃百万年薪投身创业,一名科大人的坚守与重塑》】
长文预警,本文共10016字,预计阅读时间27分钟
「对话」是蜗壳进阶联盟推出的系列深度访谈栏目,我们邀请并采访了科大的优秀前辈,他们在科大的大学生活当中走过了弯路,品尝过挫折,获得过成就。我们希望通过深度对话的方式展现他们人生生涯当中的种种历程与个人选择,希望通过这种对话的方式,前辈们的经历可以为科大的后辈们照亮更多的前路。
这一期的对话栏目,我们邀请到了李博杰师兄(个人主页:01.me),李博杰是中科大1000校友、中科大MSRA联培博士、首批华为“天才少年”获得者、AI创业者、中科大评课社区联合创始人。曾任华为计算机网络与协议实验室的助理科学家、副首席专家。曾在SIGCOMM SOSP、NSDI、ATC、PLDI 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曾获 ACM 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和“微软学者”奖学金。
本文由蜗壳进阶联盟原创 未经允许 不得转载
采访、编辑 | 冯文俊、陈磊
校对 | 赵国华
主题摘要
大学期间的学习实践经历
如何看待数理基础
评课社区开发历程
如何转向AI的研究
学业规划与职业选择
选择读博的误区与建议
2024-12-21 21:00:00
本文首发于知乎回答《如何看待 OpenAI 最新发布的 o3 模型?有多强大?》
o1 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还质疑这还达不到 AGI(通用人工智能)。o3 体现出的编程和数学能力,不仅达到了 AGI 的门槛,甚至摸到了 ASI(超级人工智能)的边。
o3 也进一步验证了 RL 和 test-time scaling 的价值,在高质量预训练数据基本耗尽,模型能力 “撞墙” 的情况下,提供了一条通过后训练和增加推理时间,继续提升模型智力,解决更困难问题的路径。
o3 具体的性能指标很多人都看到了,我就不再重复了。省流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