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5 09:00:27
CHANGELOG
2025-10-03 12:22:27
早起,今天是白雾闷烤模式!
下楼打羽毛球,从下雨打到天晴,不过也就四十分钟,以及,浑身湿透……
出门前,小白(我家的扫地机器人)犯傻了,卡住中断了好几次,也是老了吗……加上呆爷真是家有二老TAT……
干活搞了一整个下午,像打仗一样。
晚上炒了凤尾吃!好鲜好嫩!怪不得要放点辣椒,因为味道会变成三维,更立体!
感觉这样看,四川的饭馆,还挺牛逼的……而在外吃岂止三维!但倘若没有开启多个维度的味觉感知(模拟!),恐怕很难吃出其中的奥妙。
晚上整理纸质书的书摘,弄了蛮久,但总共也才弄完3本,明天要去图书馆还4本,董竹君的这本标记太多了……整理笔记时,再次对书中引用到蒙田的段落感到震惊,这要比当下很多的流行作者好上一大截啊!
晚上跟鸽子打了会儿电话,聊了好久,最后说起很久没见,很想要见见面!还说起介绍几位民营企业老板给我认识,看看以后投融资的事情能不能帮上忙。
佳姐说下周要来出差,约好了时间,看了位置感觉可以去西村大院喝茶。
来成都蛮久了,但社交这一块,好像还是在不断地见北京的朋友啊,哈哈哈,真奇妙。
还听了付鹏讲预制菜,以一个反向的角度想,若是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比如低质的冷冻肉、拼接牛排,也混入市场,对消费者并不是好事。对于一分价钱一分货,也要清晰的理解。
CHANGELOG
2025-10-03 12:03:27
之前说的方竹笋,市场里遇到个牌牌,写的是熊猫笋,还真的是熊猫最喜欢吃的品种,哈哈哈,也是吃上国宝同款了!
感觉自己已经渐渐习惯了食材的新鲜,鸡蛋的Q弹,肉的新鲜,习惯之后,对于其他低于此标准的,就要刻薄一些,批判一些,不同的菜市场,味道也是不同的,有的摊贩味儿重些,有的轻些。这都很难用语言描述,是一种气氛,一种空气。
今早买了猕猴桃(本地红心)、凤尾、姜、蒜、芋头、熊猫笋(买的是煮过的,孃孃告诉炒时别放姜)、阳光玫瑰、云南苹果、棱丝瓜、五花肉。五花肉冻过之后好像还会显得更多,之前每次买的肉都是切作四份,吃的时候显得分量特大,今天多切出了一份来。
上午给爸妈买好了机票,下午到天府机场,艾玛,终于要坐一次快轨过去简阳看看了哈哈。有点期待老父亲教我打坐,不经常外出还可以多陪陪他们。
看具象波居然讲到了clow的新专辑哈哈哈,clow有这么亚的吗?!还很抽象地讲了现代性中不断加速的螺旋,有种恐怖游轮式的循环感,联想到之后觉得汗毛直立。
看了老罗的直播回放,说到他这次跟西贝对轰很不适应,因为以前舆论都是一半一半的支持和反对,这次变成了90%比10%,有点受宠若惊哈哈。
今天跟Gemini聊了好多好多话题,比如苹果的专利剽窃、专利和知产人员鄙视链、模拟和数字器件差异、日式饮食的营养特点、胰岛素抵抗饮食、醒后迷糊应该如何解决、中国的房改、底层技术公司做C端产品和Dyson的历史、开源协议的条款对比、绿角财经和红利投资、性别平等悖论、战后婴儿潮与GenX GenY GenZ的关系、对当下世界的预测。
在今天的聊天中,发明了一个好用的prompt,就是让AI扮演百岁老人,比如:如果你是一个经历了多次全球市场牛熊,寿命达100多岁的资深金融市场人士,你推测中国的大盘,或沪深300等大盘指数,会有怎样的未来发展?
不过我还没有尝试让他扮演上千岁的老人,会不会跟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有一样的感觉?
最有趣的是,这段话问给Gemini时(其他的AI没有),他的口吻立刻就变了,开始叫我“孩子”、“年轻人”!蔡明在于谦的节目里也用“孩子们”称呼菜菜子的粉丝。这样的口吻,我好像特别容易听进去、看得懂,而且感觉Gemini这样讲话时,文字和口吻也都更温和了。莫非这里会调用到老人回忆录中的口吻吗?
晚上吃方竹笋烧肉,看着没多少,炒出来一大盘,这笋是一点也没缩水,早知道应该少做一些。但是家里没有腊肉了,于是就五花炒了,很好吃!但吃多了有点不消化,胀肚,应该是草酸含量比较高。
饼叔发了一个韩国的空镜剪辑,十分钟的视频像看了二十分钟,没有人说话,感觉时间就慢下来很多,想起以前看北欧的slowTV,也会感觉到时间被疯狂拉长。
晚上有点闷热,许久没打开空调了,今天又开了会儿。
最后摘记一段菜头叔写的:
这里,我推导出了「人格高于其它」的结论。当我面对一个个具体真实的人的时候,我发现他们的性格不再那么重要,或者说,我对性格的偏好不再那么重要,因为性格更多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在人际关系里提供摩擦或者润滑。我也发现所谓的观点和立场不再那么重要,因为这些东西可能都是一些话术,对于个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种习性,主要用途是在人群里发声,人们嘴上说的和实际想的是两回事,实际想的和真实去做的还是两回事。
但人格不同。简单说,在生活里随处都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当你真有什么问题出现时,那些聪明的、进步的、理性的、有品味的、理论完备的朋友可能并不会伸手帮助你。而那些你平常可能都不怎么看得上的朋友,那些愚笨的、落后的、保守的、感情用事的、老土的、想法支离破碎的朋友却很可能在第一时间伸出手来。重点在于对方往往想都没有想,一句漂亮话都没说,而是靠一种本能就伸出了手——这就是我所说的人格。
一个人是个怎样的人,这才是最重要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人群中,我们和他人打交道的时候,并不能和性格打交道,和观点打交道,和价值观打交道,和政治立场打交道,我们是个一个个具体的人打交道,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打交道。一个具体的人如何具体对你,这是你得到支持和遭遇背刺之间的分别。讲一句难听的话,正因为是所谓「同类」、「同道」,背刺的时候下手才最准最狠。
说的很对,我也有类似的想法(巴菲特也是这样选人),对一个人的认识,以及是否可能发展为长期的朋友,只看实际发生的事,还有实际见面的感觉,哪怕网上看有点杠有点爹,也会在见过面后再下最终判断,见面、吃饭、闲聊在我这里是第一位的,让真实和本能面对面,不见面的也当然很难被我认作朋友。
不过也还有一次都没见过的朋友,比如小柴,我们认识得太早了,那是一个大家都不会戴面具的时代,即便是以文字连接,也能偶尔触达彼此的灵魂。
CHANGELOG
2025-10-03 11:31:27
起来时还有些雾,但很快又出太阳了。顺势坐在矮凳上晒背,好舒服,困意袭来,又上床睡了会儿。
继续读董竹君的自传,其实还是有很多财富积累的,具体如何营生也并未详细记载,一个人养四个女儿,直到开了锦江川菜馆,一切才走上正轨。战乱时去马尼拉躲了四年,因为注重穿著而被搭救,躲开轰炸,返回上海又经历波折,坐的船居然偷运的是日本战争高官,又因为会说日语获得坐船回大陆的机会,市井经验丰富,从东北顺利返回上海,又很难得地拍了一次全家福,后来就再也没有过了。
真的是很波折的一生,但也是遇到了很多机遇的一生,积累的很多有效经验,贯彻始终,思想上也未曾懈怠,一直实践着共产的宗旨。后面关于锦江川菜馆的记述就比较分散了,很忙碌,很多事情也不易记述,字里行间能猜出一些信息,文革时期还在半步桥监狱呆过…我在北京时还去半步桥的旧址附近转过。
十年浩劫的很多记述瘆人,语言上越简单直白,实际情况就越可怕,即便已是在解放后,真的急转直下,也是时代的波动,好坏难辨,中间也直接略过了很多年,感觉是身体欠佳,好在她一直很关注身体,每遇到大病重病都会停下来修养,这是个好习惯。
休息看会儿脱口秀,喜欢王小利!“这个世界是围绕着我转的,但我没有证据。” “她和自己是自己人。”
王大刀讲得有点抽象hh,不许在吃饭的时候跟我聊工作,李宇春说她也是,原来成都人是这样的!吃最重要,而且要讲究,分毫不能差,春春说最讨厌把莴笋片片最先放进火锅的人哈哈哈!
只是运动了四十分钟,今天屁股就有反应了,还挺疼,日常好像不会频繁用到臀肌?羽毛球毕竟常常要跨步,还挺吃体力的,只是现在发球还不太行,总是掉球……
最近好容易困啊,怎么睡都睡不爽的感觉。
发现现在完全不能趴着睡着了,会觉得身子很重,很难受,而且憋气,以前我是怎么适应这种睡姿的,好像都是在强迫自己睡觉,是种痛觉上瘾?现在只能仰卧或向右侧躺(吉祥卧),能非常安然地睡着。
准备下周让爸妈过来住住,也好久没见了。
发现电脑上都没建最近三天的日记页面,果然太忙……
好像很久都没有吃麦当劳和汉堡王了,从美食荒漠里出来就是这样吗?竟然会想起吃这些垃圾食品,对自己真狠。
晚上炒了在阳台种的小上海青,嫩绿嫩绿的,都有点反光,有种食物的美学感。味道也很浓郁,不易出水,就是路边菜摊有机食物的水准。
最近在想的事。似乎是因为人们的教育水平上来了,才把一切都加快了,很快各方都陷入了竞争和攀比的态势里。但这种趋势非常不好,应该慢慢来,找到慢一点的、不过度内卷的通道,慢慢出现分工,该快的快,该慢的慢。就像董竹君的一些习惯,明确原则,把不做的事讲清楚,生病的时候就要退下休息,而不是一直在前线,还有勤于思考。
快与慢,是需要时常切换的,若没有时间思考、休整,是很难有突破和破局的。这是利基市场的生存哲学。
感觉到古文、诗作所留下的,是古人对世界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重新理解古人。词语的使用,和在诗词中的组合,都充满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与感受,像极了《我读老子》里对所有字词的重新理解释义(找回老子时代的词语的原意),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诗人的原意。
诗歌除了字义之外,还有形义,景义,要从基本的意思,再推及到隐去的意思里。
又买了作者的其他几本《我读》系列。
CHANGELOG
2025-09-28 16:10:27
CHANGELOG
2025-09-21 13:20:27
早起去银行办事,真的好慢23333,办了两个多小时,一直在看其他材料和股市表现,股市涨上来之后就一直在波动调整,在看沪深300基金的表现时,发现真的多数基金都跑不过沪深300,还有A500。以及,沪深的回撤表现没有标普500好,所以再平衡的操作也是必须的。
在附近转了转,吃了碗钟水饺,看起来是个老店,我说我吃小份,被孃孃无视驳回,说:我们都吃大碗,你这么大个子还吃小的,哪里吃得饱23333,好凶噻。
等抄手的时候,一个孃孃、一个婆婆、一个阿姨,一起哄个娃娃吃抄手哈哈,一起夸,一直夸,这娃娃就一直吃哈哈,只剩了一个半抄手,饭量赶上我了……
娃娃吃饱,在旁边蹦跶着唱,你你你你要跳舞吗,萌死。
蚊子又多起来,而且都饿得不行,要一直趴在胳膊上叮个够,我比较敏感,反应过来时,蚊子还在胳膊上没动,每次一掌拍死都留下一滩血,再隔一会儿就开始痒了。
今天还好热,穿了件显汗的t恤,胸前湿了一块块的……
听菜菜子来于谦的节目,好嘛哈哈,倒霉朋友蔡明推荐的哈哈哈,老一辈艺术家的操守真的好,菜菜子简直成了什么神明,遍察人间疾苦。虚拟主播把一切都连上了,代际都不存在的。
想起昨天说的,00后的oc文化,这也是完美匹配。
于谦这次听完,也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这种可以“为所欲为”的“抽象人物”,剥离、跳出了现实,反而更容易与所有人连接。
菜菜子说了句,可能万一哪天,有天就做不了虚拟主播了,孩子们也要懂得如何哄自己快乐,大家都知道她在说什么,很多人在弹幕里说不行、不要、呸呸呸。
消除隔阂,消除年龄,消除一切交流的潜在阻碍,这是oc和设定带来的自由。宝婷在播客里讲她开始写文,描述出来的,也是一样的感觉。
在一个分布式的、生成ing的乌托邦世界里,众生平等。
身份的结构和构建,真的在逐渐成为显学。
世界已进入了一种循环,只是每个人处在循环的不同位置,哪吒的《环形公路》“我们不停的画着一个圈,圈的尽头是另一个起点”。通过身份的构建,我们得以同时处在环的不同位置(这不是瞬息全宇宙么!)。
具象波也讲了一期,这是什么集体潜意识么!她讲到的是曲风的循环,人们看似在发明曲风,却往往在重复另一代人或其它国家的音乐人已经玩过的东西,似乎这里有一种恐怖游轮式的循环感和宿命感,走不出去,只会一次次地死亡、重生。
1900做的是正确的选择,不必走下甲板,进入一套既成的游戏中,也不必在意外部的评价。自己的游戏自己尽兴就好。自然也没有恐怖,只余有趣。
素生也是一场无限游戏,人生,哪怕误读了也一样会很好。
CHANGE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