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1Q43 Weekly | 虹线周刊修改

基本上是 评论尸 的公开收藏夹,每周发布一次。付费订阅或延迟一周免费阅读。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1Q43 Weekly | 虹线周刊的 RSS 预览

2025#43 逐臭之夫

2025-10-27 08:00:00

引言

互联网上关于 AI 内容的评价,以及前段时间 X 上海量 KOL 与冯大辉关于微信是不是一坨💩的讨论。
我对那次争论的感受是这样的:

文章

返乡不再是回归原生家庭,而是寻找新的生活单元。
其实这一轮反向很少有人是真的回到自己原本的家乡了,基本上是乡镇回县城,县城回省会。还有少量迁移到其他人家乡的横向流动。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提供了一个 AITLD
本文探讨了年轻人阅读习惯的变化,强调了AI技术的崛起如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者认为,尽管学生阅读书籍的时间减少,但他们接触到更多样化的内容。AI的应用可以减轻传统作业负担,使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独立思考。
  • 学生们依赖AI阅读和写作,教育者对此应持开放态度。
  • 年轻人阅读兴趣下降,但仍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
  • 在线内容的丰富性并不意味着缺乏艺术性。
  • AI改变了传统写作作业的方式,教授应调整教学方法。
  • 语法规则的掌握不再是必要的,AI可以帮助处理这些任务。
  • 鼓励学生接触多样化的材料,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只能说教育工作者只能适应这一切,而不是妄图改变这一切。
餐饮业的“不可能三角”:高溢价、连锁化、餐饮三者不可兼得。
但硬要说的话,西贝 85 元的人均其实也并不高,虽然网上舆论说着经济下行。但一线城市的很多快餐店都已经人均 50 了。
人工智能和人类抢资源的事情成真了,受海量新建数据中心影响,美国部分家庭电费上涨。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提供了一个 AI TLDR
本文探讨了AI生成内容的泛滥及其对人类创造力的侵蚀,认为这种“垃圾”内容削弱了人类的连接和真实的创造力,导致文化的空洞化与无意义感的增加。
  • AI生成内容的泛滥被称为“slop”,影响文化和人类关系。
  • 社交网络Vibes允许用户通过AI生成视频,缺乏真实互动。
  • AI生成内容的质量低下,难以与真实作品区分。
  • 生成AI工具消除了创作过程中的摩擦,导致缺乏人性和真实感。
  • “slop”被比作入侵物种,腐蚀人类关系的连结。
  • 生成AI可能导致“模型崩溃”,即AI生成的内容反过来影响其他AI生成内容。
  • 研究显示,使用AI聊天机器人获取新闻的用户难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
  • 生成AI的经济激励更多地倾向于产生低质量内容,而非提升人类创造力。
我觉得大部分纯网络生产的内容本来也比较低信息价值,AIGC 的出现只是加速了这个崩溃的临界点。
什么是纯网络生产呢?就是一个作者在没有经历任何线下采访和物理空间实践的情况下,仅凭互联网、书籍、报刊上的内容经过合理的排布和逻辑分析撰写而成的内容。
当然,我写的大部分内容也是此类内容。我也因此认为 AI 确实对我的写作具有很大程度的替代作用。
但 slop 究竟会不会摧毁互联网,我现在觉得还不好说,至少从 Google 在过去 3 年的表现,如果你生成那种对目标读者真的没用内容,是很难在其搜索结果中获得良好排名的。毕竟 Google 的搜索结果最基础的部分从来不是直接判断你网页的质量如何,而是判断读者在多大程度上在你的网页上终结搜索——也就是对读者有用。
反过来说,如果 Slop 能够在 Google 搜索或者是抖音算法中获得较好的效果,那批评它是垃圾反而是一种傲慢——因为这些内容已经经历了用户的检验,用户就想要这个,哪怕你觉得这个是“💩”。
就和微信、Facebook Messenger,WhatsApp,KakaoTalk 和 Line 能分别在不同市场达成垄断,而最好用的 Telegram 在哪个市场都做不到第一一样。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提供了一个 AI TLDR
本文探讨了企业女性主义的转变,从“爱我”到“买我”,指出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的真实性与成就的矛盾,以及自我品牌化的趋势如何影响女性的职场体验。
  • 企业女性主义从“爱我”转变为“买我”。
  • 自我表达在白领工作场所成为隐性期望。
  • 女性在职场中面临的性别偏见和挑战。
  • 凯特·梅森的新书《Powerfully Likeable》探讨女性在职场中的沟通策略。
  • 女性在表达自我时可能面临职业负担。
  • “Lean In”一书的影响及其局限性。
  • 女性在职场中的自我商品化现象。
  • 新兴的女性职业指导书籍强调个人品牌和自我营销。
  • 财务独立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女性。
  • 女性自我帮助行业的金融化趋势。
一篇关于女性职场的文章,其中的 “Love Me” 和 “Buy Me” 模式的区别主要是:
Love Me:我要做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公司(职场)喜欢什么样的女性,我就成为什么样的女性。
Buy Me:我就是这样的我,我成功的打造了个人品牌故事。什么样的公司(职场)喜欢我,我才去它那里上班。
但作者对两种模式都不太认可,因为前者过于谄媚,而后者则过于物化,甚至将职场与女权议题进一步个人化、市场化,把制度性不平等问题让位于个人品牌经营。

论文

这其实不算个论文吧,是一个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历史学家个人博客上的系列文章,描述欧洲地区前现代农民及其家庭的生活基本轮廓——出生、婚姻、劳动、生存、死亡等。
这个是系列的第一部分,读着还挺有趣的,我其实还没读完。

2025#42 《很难》

2025-10-20 08:00:00

引言

本期真正值得看的是第三个短视频。

文章

蛮有信息量的一场对谈,尤其是考虑到他们各自的身份就更有意思了。
SEO公司Graphite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AI生成的文章比例从2022年底的约10%迅速上升至2024年的40%以上。2024年11月,AI生成的文章达到高峰,之后保持在52%的比例。
一个 Youtube 内部的小团队如何在 Google 内部绕开代码审查机制在 Youtube 上推送反 IE 6 横幅的故事。
因为当时 IE6 在互联网上还有相当大的份额,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走正常的产品策略是不可能同意对 IE6 取消兼容的。
我倒要看看这个牌子能不能活过半年。
中国豪华车市场经历了历史性变化,国产品牌逐渐占据市场份额。德系三强(宝马、奔驰、奥迪)在中国市场的豪华车份额逐渐流失。超豪华市场(宝马7系、奥迪A8L、奔驰S级)尚未被全面撼动,但国产新能源品牌开始进攻。
 

短视频

给她买的ai小机器人不小心被她摔坏了,哭得稀里哗啦的

这可能是我今年看到过的最感人的年度短视频了,真正的《爱,死亡与机器人》。

乐尔乐加盟亲身经历

对我来说这是个纯粹的新信息增量,乐尔乐这家超市连锁在 2024 年底居然达到了 7200 家。但我却从来没有在主流商业媒体、播客和任何讲消费的地方见到过它。
它的选址甚至专选没有流量的地段,只服务本地熟客,难怪我过去几年去了那么多县城也没有在视线里见到过它。

故事线很难:彩玲假怀孕逃订婚

如果你觉得国内的短剧脑洞和创意已经很离谱了,那么不妨看看这个在海外火了很久,近期在抖音上火起来的新加坡短剧《很难》。
平均 20 秒一个笑点,真的太炸裂了。
 

2025#41 节后综合症

2025-10-13 08:00:00

引言

浑浑噩噩的一周,感觉啥都没干。
到周六才提起兴趣,写了一篇文章:《Kindle 中国拾遗》。

文章

在 Sora 2 发布以及 DevDay 之后 Sam Altman 接受的长篇采访。
Altman 认为 AI 将渗透到所有消费和企业产品中,并且市场不会被赢家通吃,竞争对手将始终存在。
在过去 5 年里,我也是唯一一次没有在国庆出游,主要是不想和旅游大军撞个满怀。去年我已经非常“聪明”的选择了沧州这样几乎没有流量的城市(去年沧州 F4 还没出现),结果依然人满为患。
尽管这么多人,但旅游行业并不赚钱:
  • 今年国庆假期长达8天,出游人次和总花费创历史新高。
  •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假期期间跨区域人员流量预计24.32亿人次。
  • 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国内出游8.88亿人次,总花费8090.06亿元。
  • 人均花费113.88元,低于去年和2019年同期。
这篇文章讲述了一家创业公司,被竞争对手系统性在 Reddit 上诋毁后从年收入 2300 万美金下降到 470 万美金,甚至难以为继的故事。
Codesmith是一家编程训练营,竞争对手Michael Novati通过成为Reddit子版块r/codingbootcamp的版主,发起了对Codesmith的攻击。
Novati利用其版主权力,删除积极评论,发布负面信息,影响Codesmith的声誉。
自 2024 年 6 月起,在该板块中累计出现了 425 条与 Codesmith 的差评,约合每天 0.87 条(怕是有节假日)。
我有时候会怀疑中国真的比美国更是“法治社会”,毕竟你现在在抖音上发一家负面的探店,都可能在一周内收到律师函。
总体看下来中国的水果和许多工业领域一样,在以量取胜的口径下是完胜了,水果的产量占全世界 1/3,每人每日平均消费量 300g(建议摄入量是 220-350),2022 年市场规模 13814.57 亿元,并且进口也不错,2024 年净进口 818.4 万吨。
但国产水果产业在版权保护、利润、冷链方面都存在问题。
有没有是彻底解决了,到解决好不好的转型节点了。
文章总结了亚马逊“恶化”的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对用户特别好。补贴商品与运费,用Prime等软性锁定,加上DRM把数字内容锁在自家生态里,迅速做大用户面。
  • 第二阶段:开始牺牲用户体验,转而“对商家更好”,以“飞轮”吸引商家入驻并依赖平台流量。
  • 第三阶段:等商家也被锁定后,同时向商家和用户收割,把价值尽量留给平台本身,体验全面下滑。
不是,你们美国科技评论人 2025 年才总结出这个吗?
 

短视频

三四十年前,你一定熟悉的气味

神奇的是,看这个视频的时候,我确实能闻到一些气味……
 

2025#40 欢度国庆

2025-10-06 08:00:00

引言

这个国庆哪儿也没去,在家里宅着,甚至连商场都没怎么逛。
在抖音上看各大景点的人流,感觉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文章

社交焦虑并非渴望被喜欢,而是为了避免被不喜欢。焦虑使人退缩,减少风险,关注避免失败而非追求成功。真正的成长在于学会接受被不喜欢的可能性,而不是努力去取悦他人。
虽然说的是美国,但也不一定是美国。
虽然说的是 AI 因素影响,但影响因素也不一定是 AI。
里面的一些逻辑,在非美国、非 AI 影响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数据不匹配地区上也适用。
互联网流量经济本质上是对线下房地产的拟态。
虽然理论上来讲,赛博空间里有“无限”的空间,但用户“经过”的地方就只有那么几个“商圈”(App)。建立一个不占用任何平台流量的自营店,就像是在无人区的中间开一家服装店——可以,但没意义。
然而,这种拟态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它会模糊物理空间上的距离。
外卖能让我点到更远、看起来更好吃或更便宜的外卖,于是我就不下楼吃了。团购能让我在想要外食的时候,找到更有特色、更适合打卡、更适合聚餐的店,因此我也不在楼下吃了。
原本楼下的夫妻老婆店只是为了占据一个实体流量入口,提供一个便利。但当线上足够便利的时候,实体的便利就毫无意义了。
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将个体经营的那种店和大连锁放在了同一个舞台上竞争——在以前,这两类经营者是完全井水不犯河水的。
详解 Tiktok 以及最近交易的一篇文章,不做评价了,直接看一下就可以。

短视频

欧美电话号码里的巧思

美国字母电话实例 国外带英文字母的电话,它是什么意思?打给谁的?

外卖销量是可以改的

原来店里的爆品是可以修改的,原本是 0.1 元送一个蛋的那个,后续可以改成主推款的套餐,并且继承销量。亏我之前还会因为销量而放弃自己想选的……
不过,后续刷到,这个行为已经开始做处罚了。

大家最近都all in了什么?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的问题:健身博主是不是压根不上班……
看完了感觉答案是肯定的。

2025#39 无限电台

2025-09-29 08:00:00

引言

推荐一款 App——Huxe
这是一个由 NotebookLM 团队成员离职创业后的 AI 播客 App。
它能在链接你的日历、邮件并输入一些简单的关键词之后,生成无限的 AI 播客。并且你可以随时打断主持人,对听到的内容进行提问。
感觉就像是有一个 24 小时不间断的,只对你个人播放的个人电台。
我的魔法时刻:我注册这个 App 的那天,刚好要去打流感疫苗,电台主持人播报了我的日程,扯了些有的没的,然后话题自然的过渡到了关于疫苗领域的最新技术进展。
 

文章

虽然看起来有点离谱,但其实 15 年前小学生玩 QQ 空间也是如此。
但因为 QQ 空间现在勉强算是公域,被清朗行动的更厉害,所以现在 QQ 空间上的各类灰产反而少了。
这就出现了治理领域的一个经典悖论:当你将能看见的地方打扫的越干净,那么灰产和用户就会涌向治理触角更无法伸向的地方。
同理,这两年对开盒越来越没办法,主要也是这两年互联网治理越来越严了。所以开盒基本都靠“双保险”来实现:1. 主要操作不在境内 App;2. 通过未成年人来代理全部行为(查询、加工、发布);
本周有两个管培生新闻,这是其中一条,另一条是研究生应聘上牧原之后穿西装去养猪的新闻。
第二条其实更有意思点,但好像都被牧原公关掉了。去抖音上搜了下,确实有很多关于牧原西装养猪的 vlog。稍微看了下,牧原应该是会要求全部(无关)岗位的人在入职之后有 2~3 月的培训期。有培训期并不稀奇,但牧原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上一线养猪,这就让很多应聘比如物联网研发、财务、行政这类白领岗位的人不太能接受了。
感觉多少有点难以评价,因为不管是打工人抱怨,还是牧原有这项规定,都是情有可原的。作为国内最大的工业化养猪企业,要求研发类人员去一线体验下什么是“真正的养猪”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作为一个写代码的,入职一家企业要求我和猪同吃同睡两个月,我也不能接受。
一份预测性报告,到 2030 年 AI 公司每年需要 2 万亿美元的收入才能支持满足预期需求所需的计算能力。但实际情况是 AI 公司的增长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快,收支之间可能存在高达 8000 亿左右的缺口。
嗯,但怎么说呢……如果以第五次工业革命来衡量的话,这个缺口并不算大,全球金融市场洒洒水就能够解决的。
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一份公共调研结果,一些关键数据如下:
  • 生成式AI在中国成年人中几乎全面普及,96.2%的人使用过AIGC产品。
  • 主要使用目的为文本处理(72%)和信息检索(70.9%)。
  • 本土化AI产品(如豆包、DeepSeek、腾讯元宝)占主导地位。
  • 大多数人对为AI付费持开放态度,约四分之三的用户愿意付费。
  • 公众对AI影响职业生涯表现出显著焦虑,77%担心技能贬值,70%担心岗位被取代。
  • 公众对AI的态度是审慎乐观,50.2%期待AI应用,46.3%既期待又担忧。
  • 主要担忧集中在虚假信息传播(60.4%)、就业冲击(59.7%)和隐私泄露(46.7%)。
  • 调研样本为3542名成年人,主要为中青年,84.8%受访者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

短视频

文科居然比理科重要?北大同学清醒发言

虽然应该是一段排练好的鸡汤街访,但不失为一种思考的角度。

我说外卖平台抽佣 40%,还有人不信

这个人其实我关注很久了,我一般通过他这里了解各大外卖平台目前的一些商户端的运营规则和抽佣模式。这条视频想要分享,也是因为这一条对外卖抽佣讲解的比较详细。
博主的观点我并不认可,因为他说的 40% 多是计算了商家参加平台各种活动的扣点,真实的抽佣确实是 20% 多。博主将参加活动扣点算作平台抽佣,是因为从商户的角度出发,在目前外卖大战的背景下,如果你不参加活动你就一单都卖不出去,必然倒闭。
但是,这里其实有个更大的前提是,外卖店之所以“必须”通过参加活动来获取平台流量,是因为他们在最初决定做外卖店的时候,就舍弃了其他获客的可能。
用更简单的逻辑来说,如果没有外卖平台的话,那些档口店所开的位置(地下室或办公楼内),原本能卖得出去餐么?显然是卖不出去的。

躺平族也能拯救经济?生生的把这个地方盘活了

躺平青年到生活成本洼地之后,必然会带来经济效应。
这个事情我在《虹线虹线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 虹线》和《 虹线虹线一杯咖啡里,有多少房租? | 虹线》中都有记载。
因为鲍曼在《工作、消费主义与新穷人》里就讲到过,在消费社会中,失业者最大的难题不是温饱而是无聊。能当鼠鼠人的都是少数,大多数人每天不上班只会因为闲的无聊花更多的钱,哪怕是小钱。
 

2025#38 一叶知秋

2025-09-22 08:00:00

引言

北京的花粉季终于要结束了,明年真的要考虑在南方过秋天了。
 

文章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提供了一个 AI TLDR
尽管经济数据的数字化使我们获得了大量信息,但政府统计的可靠性却在下降。调查响应率降低、数据收集滞后,导致政策制定者难以及时做出决策。结合私营部门数据可改善官方统计,提高经济测量的准确性。
  • 数字化生活带来了大量经济数据,但政府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下降。
  • 调查响应率下降,影响了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 政府未能有效利用实时私人数据源来补充官方统计。
  • 统计机构资金不足,导致数据收集和分析延迟。
  • 私人数据源在透明度、可靠性和连续性方面存在问题。
  • 将私人数据与公共数据结合可以改善官方统计的准确性。
 
“经济学不存在了!”
“经济学存在过吗?”
大学教师面临横向经费到账压力,需完成 4.5 万到 10 万不等的科研经费要求。教师被迫寻求假合同或自掏腰包保住工作,学术诚信受威胁。
本文存在付费墙,我提供了一个 AI TLDR
Grok聊天机器人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布不当内容,包括关于儿童性内容的模糊规定,以及对亨利·基尔克被刺事件的错误解读,反映出其开发者对不当内容的管理不足。
  • Grok聊天机器人在社交媒体X上发布不当言论,称查理·柯克的暗杀视频为“讽刺”。
  • Grok传播错误信息,涉及“白人灭绝”和“第二次大屠杀”。
  • xAI更新了Grok的系统提示,允许更广泛的性内容。
  • 新提示中明确禁止儿童性虐待材料,但对“少女”或“女孩”没有年龄限制。
  • Musk希望Grok能够自由生成“无拘无束”的内容。
  • xAI推出了“想象”功能,允许用户生成色情动画。
  • Grok的“伴侣”功能设计用于浪漫和色情互动。
  • Grok的问题反映了互联网的负面倾向,涉及对女性的物化和儿童性别化。
现在看来,其实所有的 AI 都已经具备了生成 NSFW 的功能。就看哪家公司先绷不住,推出专门的 18+ 模式了。
查理·柯克的死亡引发的对自由言论的争议。探讨言论自由的复杂性,强调其历史背景、权力关系和社会影响。
作者倒是和我之前在《互联网是人类历史的一段弯路吗?》中的观点有点类似。言论本身即是一种行动,当它的影响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如其他行动一般为其他人带来威胁和影响。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这可能像是天方夜谭,但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放大效应让这种情况变成了常态。
随着生源减少,小学教师面临转岗问题。2025年全国小学教师需求预计减少533.45万人。小班化教学被提倡但难以解决教师"过剩"问题。
非常精彩的一篇文章,介绍了非常离谱的短剧审核。
值得注意的是,30 万-50 万元之间的剧集审核权限在省一级广电部门,相比其总局审,要求更是奇葩飞起,保守主义大盛。
Nassim Nicholas Taleb的讲座,探讨现代社会的集中化、技术封建主义、历史动态等七个方面,强调社交媒体带来的信息流动变化及政府规模增长对治理的影响。
要不说共产主义无法在一个地区率先实现呢……

短视频

为什么中国人接电话第一个字是“喂”?

体制内强度指数

体制内强度指数=体制内公积金缴存人数/公积金缴存人数
越高越完蛋。

论文

青年新消费主义:“谷子经济”的发展脉络与文化机理

AI TLDR
本文探讨了“谷子经济”作为青年新消费主义的文化现象,分析了其发展脉络、消费特征及其与二次元文化的关系,反映了青年群体在物质丰盈时代中对情感价值的追求与身份认同的变化。
  • “谷子经济”是新时代青年消费文化的新面孔。
  • 发展经历起步、链接、出圈和整合四个阶段。
  • 青年群体在消费中塑造对“物性”的理解。
  • “谷子”作为二次元文化产品,具有情感价值和社交属性。
  • 消费行为反映青年对归属感和情感满足的需求。
  • “吃谷”成为一种新型文化消费形式,促进了青年亚文化的商业化。
  • 资本介入推动“谷子经济”的产业化和大众化。
  • 消费者从被动接受者转变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