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 00:00:00
还是广西美食,暂时还没跑出两广,也是另外一种口味比较重的美食,也是到了广东才吃到这个粉,而且还是最近几年才吃过的,它的知名程度没有柳州螺蛳粉那么大,可能出了两广基本就吃不到了,而且做这个粉还需要使用小锅烩炒一下,更增加了它推广的难度。由于是现炒现烩的,风味满满、锅气腾腾,基本上算是跟柳州螺蛳粉不相伯仲。最近经常吃的那家老友粉倒闭了,卖老友粉的门店也没那么多,想再吃一下得跑好远。
提到广西,最出名的应该是「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其次是「五菱宏光上山了」的柳州,好多人可能还以为广西的省会是桂林,实际上南宁才是广西的首府,穿插一个小知识,民族自治区的省会一般叫「首府」,南宁也算是一个低调的首府之一。
这俩字的来源是一个温馨的传说:
据说很久以前,一位老翁每天都光顾南宁一家茶馆。有一天,老翁因感冒没去茶馆,茶馆老板便以爆香的蒜末、豆豉、辣椒、酸笋、肉末、胡椒粉等配料,煮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送给这位老友吃。老翁吃后出了一身热汗,病状减轻,这碗饱含友情的面条就被称为“老友面”。后来,这种面条的做法逐渐演变成了老友粉。
我在没听到这个来源传说以前,笃定的认为这个「老友」的意思是指里面的各种猪杂,肉片、粉肠、猪肝什么的它们都是来自于猪身上,算是「老友」,我真的好地狱的想法。
老友粉的做法就是一碗一烩,热锅凉油,放入蒜末,小火慢炒,炒香后放入酸笋,然后放辣椒、豆豉一起翻炒到干爽、炒出酸香,通常会加一些切碎的番茄丁,一起继续翻炒
不过有些人可能是吃不惯带番茄的,在店里点单的时候,会有「去番茄」的选项。炒到差不多的时候,加上生抽、盐、鸡精,加入水,沸腾之后加入肉片或者猪杂划熟,如果觉得不够酸还可以加点醋,最后放入米粉,煮熟后出锅的时候加点葱花,还可以加点紫苏。大功告成,酸辣开胃、汤浓味稠、鲜香扑鼻。
据说以前老友粉是面,后面改成了粉,粉是又宽又扁的,跟广东这边的河粉还是有点差别,不过我吃到的基本就是河粉做的了,河粉这种有棱有角的粉,比圆粉更能挂汤,再加上这个汤本身就够浓,嗦起来那是相当过瘾。
2024-12-13 00:00:00
其实没有在当地吃过这个粉,都是来了广东之后才吃过这个来自广西的米粉,没想到其实挺合我的口味,虽然至今都还没吃过正宗的螺蛳粉,但是在广东的螺蛳粉已经比较算是征服我的胃了,我自己总结下来就属于是有河鲜打底,臭味引领,辣味开胃,香味饱满的那种汤粉。前几年在公司附近有一家螺蛳粉店,那时候几乎每周都要吃一次,香辣中带点臭味,中毒一样,欲罢不能。
没去过柳州,甚至连广西也没去过,公司有同事是广西人,了解到广西广东这个两广中的「广」是现在的梧州,省会南宁、旅游胜地桂林、螺蛳粉和五菱宏光产地柳州,也就这几个地方。之前有一个同事甚至是柳州本地人,评价这边的螺蛳粉就是说做的太正经了,在本地都是满大街到处都是,小料、辣油都是自己自助随便加的,甚至好多门店连个门头都没有,辣油也没那么辣,吃起来不够过瘾。而且他说正宗的本地螺蛳粉是不臭的,这把我震惊了,我也没去过那边,下次有机会去了验证一下子。
我依稀记得,那个柳州的同事跟我说的是正宗的螺蛳粉里面是没有螺蛳的,只是烫头是用螺蛳熬的,取其一个鲜味来,但是现在去吃的全部都有螺蛳在里面,也是有点恍惚了。这个螺蛳也不是某种特别固定的种类,那边常用的就是当地的石螺,我经常在这边吃的都是田螺做的。可能味道没有当地好吃这个螺蛳也是其中一大原因吧。
酸笋就是螺蛳粉中的臭味来源,应该是在发酵中产生的,我在菜市场有看到过完整版的酸笋、散发着臭味的那种,不过由于这种酸笋在发酵中还会产生大量的谷氨酸之类的鲜味物质,所以又好吃又臭又别有风味就是这么来的。
不是炸弹💣,别看错了哈哈。说起来这个炸蛋还真的是一绝,一点少少的蛋液都能炸好大一个,螺蛳粉的绝配就是这个炸蛋,我一般喜欢直接放在碗里,让多孔酥松的炸蛋直接吸满了螺蛳汤和辣油,然后饱满的一口连吸带咬,直接让这个「炸弹」在口腔中爆炸,当然这个这个蛋也是吸油大户,吃上一个感觉胆固醇立马爆表,但是精髓就在这李了,有时候被辣油呛到也得继续吃。
垫在碗底的青菜必须是空心菜,这个是柳州同事跟我再次强调的,拿生菜充数的都是异端!其他的配菜比如花生、木耳丝、以及炸腐竹,也都是必不可少的,毕竟螺蛳粉这种重口味美食,吃的就是一个复合口味。
其实我不太喜欢圆粉,我自己吃起来有一种说不上来的塑料口感,所以每次去吃我都会让店家把粉换成细面。当时那个公司我经常去的原因就是那个店家有细面,而且允许给吃「柳州螺蛳面」,要是没有细面,就换成河粉,嗦起来感觉更加过瘾。螺蛳粉现在也有方便装,也搞成一个产业了,但是包装的总是没有现做的好吃。什么时候去广西了必须得嗦它一大碗。
2024-11-22 00:00:00
初来广东的时候,这边的很多平价食物我都是不太容易接受的,跟老家的饮食习惯差别太大了,在深圳落停的第一顿饭,在一个城中村里面点了一碗汤粉,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白开水上放了一撮米粉,上面飘着几片白花花的肉片,碗底几片生菜叶,吃起来也是寡淡无味,最后还是搅和了点湖南辣椒酱才吃完的,可能从重口味的省份初来乍到这里大都是这个感觉。
所以像是肠粉、汤粉、之类的我都是吃了一段时间才慢慢接受的,但是有一个例外就是「炒细米粉」,这个我从第一次吃就觉得很好吃很喜欢,虽属于是街边基础款牛马食物,但是
一般就是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城中村路边有一个摊位,有时候可能是个三轮车,车上挂着一大罐子液化气,简易灶台上面一个已经变形凹陷的黑褐色铁锅,台面上都是四处散落的米粉还有烤焦的配菜,一条粗壮的手臂不断地上下翻腾颠锅,颠锅的过程中会用脉动做的调料瓶挤一些自制的生抽进去,再来两下手勺加一些鸡精味精之类的调料,一靠近就有仿佛是大圣进炼丹炉那样烤人的感觉,以秒为计时单位搞定一份米粉,基本上这种就不会难吃,就得是这种粗粝又猛烈的感觉才能炒到这个感觉。
其实我老家也有类似的炒粉,但是基本都是炒的宽粉,这里是宽粉而不是广东的那种河粉,比河粉更宽一些,更薄一些,口感也算是软的哪一种,整体更加浓油赤酱一些。这种米粉虽然很细但是很有韧性,配菜的豆芽和一点青菜都很脆生爽口,也有加点胡萝卜丝增加点颜色,鸡蛋也是松散吸味,最重要的是非常有锅气,必须得是街边的大火猛灶炒出来的才算是焦香入味。
米粉的主要成分就是米,一般也不会自己做米粉,都是直接送成品米粉到店里。店里面一般都是把米粉都泡在桶里面,炒的时候直接抓一把控一控水,如果生意比较好的直接就一份一份的分好放在一次性饭盒里。也正是因为这种很细但是又韧的特点,爆火猛炒几下几乎就完事儿了,也不会断掉,当然也有软烂的那种,炒出来就容易稀糊糊的。
一份炒米粉必须得干香、松散、入味、美拉德反应的集中表现,如果炒出来碗底有油水流出,那这份米粉算是失败了,吃起来会非常的腻,从几块钱一碗吃到十几块一碗,从鸡蛋炒的到加了肉丝、香肠、牛腩,价格一直在上涨,就是路边的摊摊也越吃越少了。
2024-11-20 00:00:00
好像整个湖北省算得上全国闻名的面食也就「热干面」这一款了,以前在武汉上学的时候,对于热干面的态度是不冷不热,不主动吃也不拒绝吃。虽然小时候在老家也有卖这个的,但是吃的频次也不算太高,只记得楼下有五毛钱一两,那时候早上上学,爹妈说早上可以吃二两热干面去,是的,那时候热干面不是用碗来计算,是用「两」这个单位。
热干面虽然没在我本人的面食排行榜靠前的位置,但是属于特别时不时的还是想吃上那么一碗,再加持上老家滤镜,写一篇文章还是没问题滴。
这第一个词儿的来源就是已经烫好的面,其实面已经是熟了的,一般的小店在头天晚上就把碱面煮好,一般放在一张大桌子上面,一边用筷子挑起来,一边撒油,一方面是可以快速降温,一方面是可以防止面粘在一起,有时候还会架上电风扇降温降的更快。这个过程称之为「掸面」,在油和这种力气活的作用下,掸出来的面一定是根根分离的。待面都晾凉之后,就可以等待出餐使用了。
直接徒手抓上个二两头天准备好的碱面到笊篱中,在沸水中来回搅动几下,上下荡一荡,整个过程也就那么个十几秒,最后控一控水,把笊篱中的面抖的稍微干一些,就可以放到碗里面了。
早餐摊点上装热干面的碗,一般都是一次性的纸碗,上班上学的很多也没空坐在位置上细嚼慢咽。飞奔,对就是这个词,在武汉上班上学的时候我就这么干过,左手端着热干面,右手拿着筷子,一边脚下不停,赶着上班上学,一边把热干面搅拌开,搅拌开之后直接大快朵颐,走到半路基本一碗热干面也干光了,擦擦嘴上的芝麻酱,遇到垃圾桶直接连同纸巾一起丢进去,继续赶路,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我依稀好记得更厉害的大大神,可以一边骑自行车一边吃热干面,属实是登封造极了。
热干面最开始发明的时候就是属于码头文化,码头上做气力活的工人们,在干活的间隙,快速便捷的进食一大碗碳水,这种没有汤水的冒热气的挂着芝麻酱的干爽面条无疑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黄色的碱面一直都是不可动摇的,后面也有做成热干粉、宽粉之类的其他主料,但是碱面总是不可替代,在老家我从小到大吃过的碱面差不多有三种,一种是细一点的圆面,一种是粗一点的圆面,还有一种是扁面,扁面通常拿来做汤面。热干面大都是粗一点的那种圆面,我个人是偏爱细一点的那种。
面里面的配料最最基本的就是辣萝卜丁+芝麻酱,有时候小店里有自助的酸菜沫和小葱,也都可以加上几勺子,有爱吃辣椒的加上点辣椒油。现在也有卤水搞上几锅在旁边,也算是多了几种配菜,卤水干子、香肠、卤蛋什么的,也可以让老板把里面的卤水搞一些到热干面里,加一些复合的味道。
也许真就应证了我同学说那句话:热干面是连着多吃几次就会腻,但长时间不吃就会想一下子的那种面。
2024-08-27 00:00:00
Kong Gateway 3.7 版本已经重磅上线,我们给 AI Gateway 带来了一系列升级,下面是 AI Gateway 的更新亮点一览。
文转载自 Kong Inc 公众号,原文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zMZpuEA1tI0UNlD7X7PP8A
在 Kong Gateway 的最新版本 3.7 中,我们正式宣布 Kong AI Gateway 达到了通用可用性(GA)阶段。
现在,AI 开发者们可以专注于开发 AI 定制应用,比如利用大型语言模型(LLM)和检索增强生成(RAG)技术打造的聊天机器人,或者其他 AI 集成方案。他们无需再从零开始搭建底层架构,去构建保证 AI 应用在生产环境中安全、可监控的基础设施。Kong Konnect 和 Kong Gateway Enterprise 平台将提供所需的扩展性支持。
此外,Kong AI Gateway 现在也可以作为一个软件即服务(SaaS)解决方案完全部署在云端。同时,Kong 还推出了新的 Konnect Dedicated Cloud Gateways 选项,供用户进行云端部署。
Kong AI Gateway 可以用于广泛的场景,帮助加速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在生产环境中的落地。
Kong AI Gateway 允许让用户通过 OpenAI API 规范作为统一标准,访问其支持的所有 LLM。
使用开发人员熟悉的 OpenAI API 规范将大大简化大家上手的难度。
并且, Kong AI Gateway 原生支持了 OpenAI SDK 客户端库,进一步简化了构建 AI 代理和应用程序的过程。您只需将请求重定向到指向 AI Gateway 路由的 URL,即可通过 AI Gateway 使用LLM。
如果您已经使用 OpenAI SDK 编写了现有的业务逻辑,则可以重用它来使用 Kong AI Gateway 支持的每个 LLM,无需修改代码,因为它是100%兼容的。
Kong AI Gateway 已在”ai-proxy” 插件中,对所有LLM引擎加入了对AI的流式交互能力的原生支持。这将解锁更多实时体验,而不用等待 LLM 完成处理后再发送回客户端。
在流式模式下,响应将以词元(token)为单位通过 HTTP 响应块(SSE)逐个发送。用户可以通过设置“ ai-proxy” 的以下属性来启用该功能:
|
|
功能启用后,客户端便可在请求体中显式地进行流式请求,例如:
|
|
凭借这项新功能,Kong AI Gateway 的用户将能够打造更具吸引力和互动性的人工智能体验。
我们正在引入一项基于 token 请求量进行限流的企业级功能。通过启用新的“ai-rate-limiting-advanced” 插件,客户可以更好地管理组织中不同团队的 token 消耗水平,从而更好地控制整体 AI 开销。对于自托管 LLM 提供商,当应用程序中的 AI 流量增加时,客户将能够更好地调整其在 AI 基础设施上的流量。
Kong 已经提供了基于发送到 API 的请求数量进行速率限制的 API 速率限制功能。而新版“ai-rate-limiting-advanced” 插件则专注于所请求 AI token 的数量,并不考虑发送给它们原始 HTTP 请求的数量。如果客户希望同时对原始请求和特定AI Token进行速率限制,则“ai-rate-limiting-advanced” 插件可以与标准 Kong 速率限制插件结合使用。
ai-rate-limiting-advanced 插件是目前市面上唯一可以用于 AI 的速率限制插件。
新的企业插件“ai-azure-content-safety”允许客户与包括“Azure AI”在内的多个内容安全服务无缝集成,以验证每个通过AI网关的prompt请求。这项功能也被所有ai-proxy插件的所有LLM引擎所支持。
例如:凭借该功能,客户可以使用 Azure 的原生安全服务策略,在 Kong AI Gateway 中检测和过滤所有不和谐的内容,并将该策略应用于所有 LLM 提供商的prompt请求,以实现内容安全的统一管理。
该特性使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请求的 URL 路径动态调用所需的模型。同时,用户可以通过在插件配置中硬编码其名称来使用模型。通过启用此功能,Kong AI Gateway 便可以更容易地扩展到希望尝试各种模型的团队,而无需预先在 “ai-proxy” 插件中进行配置。
该功能可以通过 “ai-proxy” 的新 “config.route_source” 配置参数进行配置。并且,用户只需配置一次,便可使所有模型均通过识别URL路径的方式来动态地、灵活地调用。
Kong AI Gateway 提供一个 API 接口,使用户可以随意调用部署在云端的或自托管提供商提供的模型。该接口在新版本中得到了扩展,以支持 Anthropic Claude 2.1 Messages 这样的通常用于创建聊天机器人或虚拟助手应用程序的API,用于管理用户与 Anthropic Claude 模型(助手)之间的对话交流。
基于用户需求, Kong AI Gateway 将持续增加对更多 LLM 的支持。
随着 Kong AI Gateway 进入 GA 阶段,我们已经更新了所有由 Kong 处理的 AI 请求的分析日志格式。
通过这种新的日志格式,用户可以测量 “ai-proxy”,“ai-request-transformer”和“ai-response-transformer” 所请求的每个模型的消耗情况。
|
|
这种新的分析日志格式取代了旧的格式,以便企业用户实现更精细化的用量管理。
2024-05-27 00:00:00
「蒸面」、「卤面」、「焖面」,听上去都是河南特色的面食,可能是由于我的老家跟河南离得非常近,所以我从小到大也吃这个,家里也是经常做这个。不过我也不太能分得清这三者的区别,在我看来就是同一种面,而且在我家,「蒸面」和「卤面」的叫法会更多一些,做法也很简单。河南当地、陕西、山西好像都有这种面,有的是需要先整一下,有的是直接连锅焖,大同小异。
来深圳之后我也经常自己做着吃,稍微还原一下小时候的味道,也算是我第二喜欢的面食,自我排名应该是在《襄阳牛肉面》之后。
豆角蒸面顾名思义,豆角就是这个面食的主角,豆角可以用四季豆,或者是长的那种豇豆都可以,需要长时间的蒸煮,四季豆豇豆这种耐蒸耐煮的蔬菜就成了做蒸面最黄金的搭档。配料就是五花肉、或者加一些黄豆芽,但我本人又不喜欢吃黄豆芽,不喜欢黄豆芽里「豆」的那个口感,我自己做的时候就不放黄豆芽。也有其他地方加一些其他配料,比如茄子、番茄、土豆,我媳妇儿就喜欢里面加一些土豆。
从摘菜开始说起,豆角一般直接用手掰成段就可以,掰的时候顺便把两边的筋扯掉,要是特别嫩的豆角直接用刀切就行,我的习惯是掰。五花肉先放进去煸炒一下,我喜欢煸的干一些,多出一些猪油出来,蒸面这样的面多加上一些猪油会更香,感觉有点金黄色快要偏向褐色的时候,把提前准备好的葱姜蒜一股脑直接丢进锅里,滋啦一声香味和油烟一起迅速在厨房弥漫,要是锅里的火开的比较大,可能还会有「锅里着火」的盛景,不过这时候也不用着急,让调料和猪油热烈交织一会,也可以加一些八角桂皮之类的大料。葱姜蒜有点微微焦黄的时候可以下沥干水的豆角了,还是多煸炒一会,豆角有点皱皱的感觉,就可以放生抽老抽翻几下子,之后加上水盖上锅盖,锅开之后咕嘟上一会儿尝尝咸淡,我有时候比较懒的调味了,就丢一点火锅底料感觉也不错。
重要的一步来了,咕嘟的差不多了,感觉锅里的豆角大差不差的熟了,用勺子盛一碗汤起来,放到一边,就可以把面拿起来抖一抖,一边抖开一边往锅里丢,一定要丢的散散的开开的,这样蒸汽才方便照顾到每一根面条,面条盖住整个锅面之后盖上锅盖,中小火静候佳音。趁这时候的空挡,就把刚才的盛的那碗汤再放一点香油,或者根据喜好加点什么其他的调味料都可以。再切一点蒜末葱末一起备用。
根据面的多少,大约过个几分钟十几分钟不等的时间,厨房基本都是弥漫蒸面的香味了,就可以进行最后的一步操作:把那碗加了香油和调料的汤均匀撒到面上,撒的标准 是锅里的面条没有一根白色的最好,紧接着迅速的两手各执筷子,把面和下面垫着的配菜都抖散开,撒上蒜末葱末,再用铲子或者什么顺手的工具翻版均匀。整个操作行云流水一点,不要拖泥带水,趁着锅里的热气还有相当一部分热气的时候,盖锅、关火、焖!什么时候开始吃、什么时候开锅,这样一锅「我本人做的版本」的蒸面就大功告成。
蒸面用的面条最好是湿面条,主要有蒸的过程在,湿面条就更容易蒸熟,而且口感会更好一些、蒸的也会更均匀。如果用挂面就会太干,做出来比较容易干一块湿一块,调料也都不太容易入味、做的时间也得更久。
小时候吃妈妈做的蒸面的时候,就经常去楼下街对面的专门做面条的小店买一点湿面条,通常是宽面,但也没有特别宽,有时候是细面,我自己更爱细面一些。要是楼下的做面条的小店没开门,或者懒得跑出去买了,也会用挂面,就是得需要多加一点水、再多蒸一会儿,不然就很容易干的喇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