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独立开发沉思录修改

每周发布一篇周刊,记录在这一周阅读的文章、书籍和优秀的内容。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独立开发沉思录的 RSS 预览

vol28.信息过载自救指南

2025-01-12 08:00:00

Prompt

Navigating a narrow path through soaring piles of documents, the image captures a surreal perspective of an office-like space overwhelmed with paperwork. Illuminated with a cool blue light, the scene conveys a sense of daunting bureaucracy and the vast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accumulate over time, visually emphasizing the endless pursuit of organization and the daunting nature of administrative work.

卷首语

本周发现自己很多的时间都投入在了碎片化信息或者是短视频中,似乎有一些获得感,但更多是对于涌入大量信息的焦虑和难受

所以这一期想要谈谈对于信息过载,我们要如何自救

信息过载的原因一:信息过剩

庄子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意思是: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累人

这种信息过剩的状态,就像在一个巨大的图书馆中没有目录和指南,我们不仅要面对选择的困扰,还要承担筛选的压力

问题在于:我们如何从中挖掘出大量新信息,学习新技能?这些信息深藏得太深,我们甚至无法察觉到它们的存在

信息过载的原因二: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哈佛大学法学院教授凯斯·桑斯坦在 2006 年提出的,描述的是在当今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倾向于只接触与自己持有观点和兴趣相符的信息,而忽视其他信息

信息茧房的形成是一个巨大的循环,各类平台基于用户的浏览历史和兴趣特点进行个性化推送,我们又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和认同的信息

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信息茧房中,在这个社交媒体和算法推荐内容盛行的时代,我们变得越发独立,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少,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我们所选择的群体之外的信息

信息过载的原因三:FOMO-害怕错过

相比于以前,优质的内容越来越多,但是更多选择并非是一件好事,反而因为这种选择的多样性会让人感觉到不堪重负

放弃那些优质的选择,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比如现在 AI 如此流行,是不是应该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是我们是不是还应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以成为更优秀的领导者?学习更多的健身知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优质选择如此之多,我们很难明确的判断哪一个才是最佳的选择,最后陷入大量信息的焦虑和不安之中

信息过载的原因四:注意力涣散

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正在被各种信息源分割,手机推送、各种社交媒体的热榜、无处不在的新闻、动动手指就能下滑的短视频,这些都在不断打断我们,让我们很难专注在单一的任务

就像在电视频道间不断跳转,却从未真正停下来完整观看一个节目。我们的大脑被训练成不断寻找新鲜刺激,而失去了深度思考和持续专注的能力

因为多巴胺的存在,我们的刺激阈值还会被不断提高,导致需要更多的新鲜刺激,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上面四个信息过载的原因,让没有独立思考的普通人更容易沉迷于「信息垃圾食品」中,他们会随意浏览眼前推荐的内容,轻易点击那些分心的信息,但是当面对选择的时候,却无法判断哪一个才是最好的

这就是问题所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自救?

应对信息过载的第一步:保持无聊

无聊就好像一种「素食」行为,在大鱼大肉吃多了的时候,需要通过调整饮食让身体有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无聊意味着一段和自己相处的时间和空间,隔绝外部噪音,去倾听来自自己内心的声音

  • 在隔绝了来自外部的信息和观点之后,剩下的属于自己的部分到底是什么?
  • 如果外部的观点不重要,那么为什么要在意别人的观点呢?
  • 如果外部的观点重要,那么是不是更需要自己的辨别能力和独立思考?

应对信息过载的第二步:找到你的母题

母题就好像上一期所说的「正确的事情」,如果你本身没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需要专注研究的领域,那么就会像仓鼠一样,不断地囤积信息却无法真正利用它们

找到自己的母题,是一个不断收敛关注点的过程,当意识到许多领域其实并不需要关心的时候,那么值得关心的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

另一方面,在任何时候给自己设定一些问题,而不是机械地执行别人安排的任务或者麻木地接受来自外部的信息,才能不断提升思考能力(就像第九期周刊提到的:你必须让一打你最喜欢的问题不断出现在你的脑海)

应对信息过载的第三步:构建获取信息系统

不要想着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而是尝试建立一个获取信息的系统,「主动获取」大于「被动接受」

这里提供一些我在构建信息获取系统的一些方式

  • 使用 RSS 和 Newsletter,主动订阅优质的信息源,甚至付费订阅一些信息源
  • 质量大于数量,重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时间阅读
  • 限制信息源的整体数量,当你感觉没法完整阅读的时候,就是数量超过你的能力的时候
  • 加入新的信息源的时候,采用「入一出一」的原则,需要定期淘汰一些不重要的信息源

相关链接

内容推荐

【领路人】段永平浙大师生见面会访谈

  1. 关于投资:不要赚快钱,慢就是快,不怕错过就怕踩雷
  2. 关于创业:非必要别创业,除非真的有必要或者走投无路,但是现在创业条件确实比以前好
  3. 创业最重要的是商业模式,低毛利的肯定不是好赛道,毛利要高,产品差异化要大,创业必须做自己有感觉的东西,有兴趣的领域,这样才能在过程中的得到乐趣,才能持续
  4. 关于学习成长:学习的前提也是兴趣,才能学得好,学有需要的东西,才能适应发展不要什么都学,知识再渊博也比不过搜索引擎
  5. 关于事物的对错判断: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发现股票错了马上止损而不是等他涨回来
  6. 关于创新:做一个没人用的东西就惨了创新是给用户带来价值,弥补需求不足,差异化不是简单的不同,而是满足用户需求
  7. 关于名言 “敢为天下后”:创新不是最先做,而是做的比先行者好,比如 google、苹果、微软
  8. 假如回到二十岁怎么选择:重新找份工作,好好享受人生,创业不容易
  9. 平时怎么放松:睡觉泡澡拉伸,物理治疗,都是普通人没什么诀窍
  10. 关于批判性思维:没有什么批判性思维,想本质,想长远,想背后的东西,发现错了赶紧改养成一个想本质的习惯很重要
  11. 关于工作中的挑战和痛苦:40 岁就退休了,就是因为不愿意面对工作的压力做小生意的时候,没有销售部,一天吃八顿饭,去桑拿 6 次,去卡拉 ok 五六次,太痛苦了那时候想,再这么忙下去肯定就完蛋了于是花了三年建立了销售系统
  12. 关于年轻人的优秀特质:年轻,你们的年龄就是我的梦想,此外年轻人觉得是为自己工作很重要
  13. 关于每天坚持的事:保持身体健康和大脑清醒
  14. 关于挫折:求学时差点没毕业,创业就更多了,每一个产品都有问题,每一个电话都是问题,焦头烂额,做事情尽量想长远,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事情,提前预防很多人喜欢看临危不惧,其实没意义,要做好预防避免危机
  15. 如何看待信息差赚钱:信息差对炒股没太大意义,除非是赚快钱量化投资有点这种味道从长远看,都是小波澜
  16. 如何看待高风险与高回报:承担高风险去坐牢,脑子坏了但是风投不一样,用的是别人的钱是一个现代的产物看的是商业模式,未来的现金流,赚钱把握大才敢投,到处撒网,赚的是整个国家的钱
  17. 年轻人如何面对下行周期:其实老年人也应该面度这个问题,经济不是那么好的情况下,好公司小日子都过的还不错茅台还是不错的
  18. 和巴菲特关于投资的共性和不同:共同点是价值投资,不同点是彼此懂的生意不一样,有些我懂的他未必懂
  19. 下一个人生目标是什么:健康地活长一点,好好运动好好生活,心情要好,必要时需要乐观

相关链接

【效率】构建系统,而不是目标

目标和系统有什么区别

  • 目标:面向结果,是良好的意图
  • 系统:面向过程,是日常的行动

关注目标,而不关注体系,会存在的问题

  1. 赢家和输家心怀相同的目标
  2. 实现一个目标只是短暂的改变
  3. 目标束缚了你的幸福感
  4. 目标与长远改进的大方向不一致

为什么需要构建系统

  • 目标的意义在于确定大方向,但体系会促进你的进步,关注系统,才能落地
  • 目标是未来要达到的状态,达到目标前,每天都是失败的;系统是每天的行动,完成行动,每天都是愉悦的
  • 目标是一次性的,达成了要么无聊,要么空虚

不求拔高你的目标,但求落实你的体系

相关链接

【知识管理】自学的十大误区

以下是原文内容

误解一:自学不需要计划

  • 误区:认为自学只要有兴趣就可以随时开始,无需明确目标或学习计划
  • 实际情况:
    • 没有计划的学习往往杂乱无章,容易半途而废
    • 自学需要清晰的目标、阶段性规划和定期复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误解二:可以完全靠自己解决问题

  • 误区:认为自学意味着不需要外界帮助,能完全独立完成学习
  • 实际情况:
    • 自学并不排斥向他人请教、参与社区讨论或寻找学习伙伴
    • 很多问题需要通过与其他人的交流来厘清或加深理解

误解三:免费资源就足够了

  • 误区:相信免费学习资源(如YouTube、博客)就能满足所有需求,不需要投资
  • 实际情况:
    • 免费资源虽然丰富,但可能零散、质量不一或不系统
    • 投资优质书籍、课程或工具,可以加速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质量

误解四:进步一定是线性的

  • 误区:期望学习每天都有明显进步,且进步速度恒定
  • 实际情况:
    • 学习往往是“波动式”的,可能会经历瓶颈期或停滞期
    • 进步可能是突然的,比如某天突然“开窍”了

误解五:只靠记忆就能掌握知识

  • 误区:认为学习只是记住知识点,不需要练习或应用
  • 实际情况:
    • 真正掌握知识需要不断练习和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 尤其是技能类学习(如编程、音乐),练习和反馈至关重要

误解六:误解:只需靠动力就能坚持

  • 误区:相信只要有足够的热情,就能长时间坚持学习
  • 实际情况:
    • 动力是短期的,而习惯和纪律才是长期坚持的关键
    • 自学者需要为自己建立外部激励机制(如定期分享成果、制定奖励)

误解七:自学适合所有人

  • 误区:认为所有人都可以通过自学掌握技能,无需任何指导
  • 实际情况:
    • 自学需要较高的自控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 有些人可能更适合参加课程或寻找导师的帮助

误解八:学习速度越快越好

  • 误区:追求快速完成学习,认为速度比深度重要
  • 实际情况:
    • 过快的学习容易导致知识理解不深入,无法长期记忆或灵活运用
    • 深入理解和长期积累更有价值

误解九:失败就是浪费时间

  • 如果在某个领域自学失败,认为这段时间完全浪费了
  • 实际情况:
    • 失败是学习的一部分,可以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劣势和学习方法的改进点
    • 自学的失败经验可能为未来其他学习提供重要的借鉴

误解十: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成功

  • 认为努力学习就必然能掌握所有内容
  • 实际情况:
    • 学习效果还受天赋、资源、方法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
    • 选择合适的领域和高效的学习方法,往往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相关链接

【观点】软件开发本质上是理论构建过程

理论是存在于我们头脑中的思维对象,使我们能够完成特定任务。以烹饪意大利面为例,我们掌握的烹饪知识就是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无法通过语言或行动完全表达,而是需要通过反复示范和实践才能传递给他人,且每个人最终构建的理论都是独特的

所以对于软件工程来说:代码库并非程序员工作的真正产物,真正的产物是对该代码库的心智理论,所以代码库的真正价值在于维护者对它的深入理解

基于这个观点,对于遗留代码不仅仅是旧代码,而是失去了拥有其理论的维护者的代码库,所以

  • 单独工作的工程师有时能比团队创造更好的产品
  • 熟悉新项目比重建项目更困难
  • 外包项目常常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一个成功的软件团队,通常也具有以下特征

  • 有长期参与项目的核心成员
  • 新成员能逐步接触和学习
  • 工作重点保持稳定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VisActor:字节跳动开源的数据可视化方案

  • Plectica:一个在线协作的绘图工具,设计相当简洁

  • RSS.Beauty:把 RSS 转换为设计优雅的博客列表形式,很有意思

  • Tremor:一个由 react 和 tailwind 开发的图表组件库,可以直接复制代码使用


上一篇:vol27.做正确的事,就足够了

vol27.做正确的事,就足够了

2025-01-05 08:00:00

Prompt

In a serene rural setting, a dramatic depiction unfolds where day and night seem to collide. A straight path runs through the center, neatly dividing the landscape. On one side, a vibrant sunset bathes the field and clouds in golden hues, signaling the end of day. On the other, the dark blue of the night sky sprinkled with stars heralds the onset of evening. This stark contrast not only highlights the beauty of the natural world but also symbolizes the perpetual cycle of time.

卷首语

2025 新的一年,想要对周刊做一些小的改变

去年的 26 期周刊中,不论是卷首语还是推荐的内容,都缺少自己的思考

接下来的周刊,会针对自己关心的问题或者观点,写清楚,写透彻。而对于推荐内容,更多的是原文的摘录或者总结,重点是对自己有启发,当然也更推荐大家阅读原文


这周看到来自 light 的一篇即刻内容,我想谈谈最近我对「做正确的事」的思考

现在看来,「做难而正确的事」这个表述未免刻奇。

「做正确的事」就已足够,且已足够难。

做正确的事,首先需要识别什么是重要的事情

假设你正在试图教一只猴子在基座上背诵莎士比亚,你应该如何分配训练猴子和构建基座的时间和金钱?

正确的选择当然不是构建基座,而是确认你有没有能力训练一只猴子背诵莎士比亚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会二话不说就开始构建基座,这样至少能够保证自己的工作是有进度的

以我自己为例,每次想要开启一个新产品或者新项目的时候,总是一头扎进技术的细节,最后因为没有反馈胎死腹中,或者没有人使用而被慢慢搁置

正确的选择,是快速确定你的想法,是不是真的有人愿意买单

做正确的事情的通用解法: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佛家有一个消解痛苦的系统方法,曰四圣谛:苦集灭道

  • 苦:直面痛苦,不要逃避
  • 集:分析痛苦,理解原因
  • 灭:想出办法,解决痛苦
  • 道:提炼规律,应付未来

如果你想要写出一篇深入浅出,小学生都能够理解的文章,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小学生,把文章拿给他看;他不懂,就搞清楚他哪里不懂,再改一版给他看;如此循环往复

如果你想要开发一个产品,最好的方式,就是找到目标用户,让他们试用;他们不满意,就搞清楚他们哪里不满意,再改一版给他们试用

如果你想要做一个演讲,最好的方式,就是找一个听众,把演讲内容讲给他听;他听不懂,就搞清楚他哪里听不懂,再改一版讲给他听

这个通用的解法,简单到有点反直觉,但是只要以终为始的面对问题,设计解决方案,然后坚持不懈,大多数问题其实都不是问题

这也是做正确的事情,足够难的地方,通用的方法太过简单,以至于大多数的聪明人都无法坚持

相关链接

内容推荐

【方法】如何在有限的生命,做真正重要的事

  1. 能被解决的事才是真正重要的事:困难的问题未必是重要的事,你必须有办法解决它,这个问题才是真正能产生价值的要事
  2. 鼓足勇气去追求答案:一旦你鼓起勇气并相信自己能解决重要的问题,那你就会势如破竹
  3. 重视复利的价值:你知道得越多,就学得越多;你学得越多,就做得越多;你做得越多, 机会就越多
  4. 保持开放的心态:如果闷头搞事,你今天或明天确实会比别人多干不少的活,但十年后就未必了,因为你可能干了很多无意义的事。那些保持开放、敞开大门的人,的确受了很多的打扰,但他也不时地获得线索,了解这世界什么更重要
  5. 学会推销自己:你做完一件事情还不够,你得把它「贩卖」出去。一共有三件事你得去推销。你得学会写得好、写清楚,以使人们愿意看
  6. 专注运气之外可掌控的东西:运气的确改变概率,但是对一个个体来说,在他身上总有一部分是绝对可以掌控的东西

相关链接

【创业】入妄破妄——创业的修行

创业如修行,当决定创业的那一刻,便也走入了自己的妄界

妄界是什么?一腔热血、一意孤行,仿佛世界上只有自己才是正确的,自己在与整个世界对抗

只是内心进入了妄界,身体却还在真实世界;内心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注定让人痛苦不堪、百般煎熬

要如何走出妄界,唯一的方式是:承认现实,认清自己,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保持一颗平常心

可是如果从来没有进入妄界,以平常心,做平常事,也就只能得到一个平常的自己

所谓修行的三重境界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创业如修行,人生亦如此

相关链接

【效率】解决团队分歧的四种方式

方式一:虽然我不同意,但一旦决策定了,我就会一起努力

  • 源自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当我跟一个主管反复讨论后,他不同意我的看法。虽然我不认为他正确,但我愿意陪他赌一把。我们认识几十年了,我觉得他可能比我更接近真相。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干脆照着下属的想法走”
  • 这样做的好处
    • 至少产生了一个大家同意的决策
    • 事后不会互相埋怨
    • 有利于形成真正的团队精神

方式二:双方各退一步,互相「妥协」

  • 在双方立场之间,找一个中间点作为决策,比如房间我认为 12 尺高,你认为 11 尺高,最后大家同意把它的高度定为 11.5 尺
  • 这种决策方式很糟糕,因为 11.5 尺根本不是真相,只是因为找出真相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妥协」让大家以一种节省能量的方式达成共识
  • 更好的方式是,凡是可以找到真相的事情,都不应该妥协

方式三:比谁更固执

  • 争论的双方进行持久战,最先坚持不下去的人就会投降
  • 这种决策方式既没有得到真相,又大伤团队元气,所以,必须禁止这种方式,不允许用消耗对方的方式达成协议

方式四:提供给上级,由上级决定

  • 这种方式可以外包决策过程,也不会伤害团队成员之间的感情
  • 缺点是大家没有去尽力找寻真相,团队思想也没有真正达成统一

相关链接

【观点】达芬奇综合症

达芬奇综合症是指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个体对学习和创造有着强烈的渴望,导致同时开始多个项目,但最终完成的很少,源自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才莱昂纳多·达芬奇的工作方式

达芬奇的职业生涯充满了未完成的项目

  • 1478 年圣贝尔纳多教堂的祭坛画(未完成)
  • 弗朗切斯科·斯福尔扎的骑马雕像(未完成)
  • 多个工程设计失败案例(巨型弩、飞行器等)
  • 甚至连著名的《蒙娜丽莎》也是未完成的

达芬奇的无尽好奇心既是他才华的源泉,也是他困境的根源,完美主义可能阻碍创造力的发挥,更好的方式是平衡专注和好奇心的比例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AMiner: AI 赋能的学术检索平台,支持论文的阅读和深度解析,辅助理解论文内容

  • Minimal Reader: 在线的 EPUB 电子书阅读器,排版效果还不错


下一篇:vol28.信息过载自救指南

上一篇:vol26.太努力的人跑不远

vol26.太努力的人跑不远

2024-12-29 08:00:00

卷首语

小时候经常会被教导需要努力,但其实努力不应该是经常觉知的东西,意志力是相当有限的资源,过度消耗反而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焦虑和疲惫之中

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靠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投入

过度用力产生的问题

  • 过度用力会在不经意中提高自己的预期
  • 过度用力更容易产生期望落差
  • 用力越多,越想要得到及时的刺激,忍受不了暂时的负反馈
  • 短期的过度用力极容易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挫伤

就像小时候看过姚明的一个广告: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所以,只要一直努力就很好

Prompt

As the sun sets, casting an orange glow over the horizon, a man and his faithful dog are captured in a peaceful jog along the coastal path. The serene scene is alive with the vibrant colors of the sunset reflecting on the crashing waves of the ocean beside them. This moment of companionship and tranquility emphasizes the beauty of nature and the joy of shared experiences.

内容推荐

【领路人】凯文·凯利的 28 条写作指南

凯文·凯利认为的写作,不仅仅是一种表达的技能,而是一种思考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我觉得这符合大多数人写作的目的:虽然大多数人不能够通过写作成名或者养活自己,但是通过写作可以帮助自己思考,理清自己在思考什么

凯文·凯利的 28 条写作指南

  1. 不要追求做最好的,要做唯一的
  2. 不要为了赚钱而创作,而是为了创作而赚钱
  3. 最重要的是要把最重要的事情作为最重要的事
  4. 总是要求有截止日期,这样做可以剔除多余的内容,防止你坚持完美
  5. 要写一些难以解释的东西,可以给朋友写一封详细的信,说明为什么它如此难以解释,然后删除开头的”亲爱的朋友”部分,你就会有一个很好的初稿
  6. 任何有价值的写作都是无穷无尽的,既然你无法限制工作量,那就必须限制你的工作时间
  7. 书永远不会完成,只会被放弃
  8. 当你卡住时,睡一觉,在睡觉时给你的潜意识一个任务,你会在早上或下次坐下来写作时得到答案
  9. 一个好主意需要大量坏主意作为基础
  10. 最好的老师叫”实践”
  11. 效率被高估了,浪费时间被低估了
  12. 如果你有一个好主意,就把它写下来。不要以为你会记住它
  13. 写作不是自私的,它是为了我们其他人。如果你不做你的事情并分享你的写作,你就是在欺骗我们
  14. 如果你删除手稿的第一页,大多数文章和故事都会显著改善,从行动开始
  15. 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方法是教你所知道的(而且你可以通过写作来大规模地做到这一点)
  16. 生产力常常是一种分心,不要追求更快地完成任务的方法,相反,要寻找你永远不想停止的写作项目
  17. 偶尔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最好的,但通常是第五个想法,你需要把所有明显的想法都排除掉,试着让自己感到惊讶
  18. 注意你所关注的事物
  19. 要变得有趣,只需以非常诚实的方式讲述你自己的故事
  20. 讽刺的是,写书的最佳时机是在你完成该书的演讲巡回之后
  21. 阅读你最喜欢的作者曾经读过的书
  22. 当你找到真正喜欢的事情时,慢慢来
  23. 每天写点东西的主要原因是,你必须丢弃很多好作品才能达到伟大的作品,为了轻松放手,你需要确信”还有更多”,你可以通过稳定的生产来获得这种感觉,而这来自于稳定的写作习惯
  24. 习惯比灵感更可靠,通过养成习惯来取得进步。不要专注于成为更好的作家,专注于成为从不错过写作环节的那种人
  25. 一篇文章的质量取决于其结构,确定好结构,想法就会到位,当读者甚至没有注意到结构时,你就知道结构是好的
  26. 要写出好东西,就去做,要写出伟大的东西,就一遍又一遍地重做,发表伟大作品的秘诀是花大量时间重写
  27. 当有疑问时,回归诚实,多说些你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试图听起来很聪明
  28. 像这里看到的原则不是法则,它们就像帽子,如果一个不合适,就试试另一个

相关链接

【案例】编程十年感悟

一篇个人经验分享文章,作者通过十年编程生涯的沉淀,分享了从技术到职业发展和生活态度的感悟,很有参考价值,下面是我总结的核心感悟内容

  1. 持续学习:编程领域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但编程语言只是工具,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英语能力:英语不仅是获取最新技术资讯的工具,更是打开国际职业发展通道的关键
  3. 独立思考:不盲从权威、不随波逐流,在技术选型、架构设计等决策中,需要独立分析判断,而不是简单跟随潮流
  4. 先跑起来再说:先实现功能,再优化性能,最后追求优雅
  5. 多与人交流,优秀的人共事
  6. 身体是一切的本钱,垮就没有其他的精彩故事了

相关链接

【设计】AI 时代的新型 UI 交互模式

这篇推荐的内容是 Intercom 的联合创始人 Des Traynor 总结的生成式 AI 时代新型 UI 模式,这些交互设计相当新颖和炫酷,下面是我觉得还不错的几个例子,推荐阅读原文看看 14 个完整的 UI 交互模式

  1. 可视化工作流,展示AI的处理步骤和决策过程

  1. 通过流程图可视化 AI 系统的概率性行为和逻辑

  1. 生成问题的答案时,可视化答案的来源,以便进行验证

  1. 简洁优雅的纯文本输入界面

  1. 更丰富的输入来引导用户进行创作

  1. 概念聚类,将用户创作分解为可操作的基本元素

  1. 可视化 AI 创建的过程或算法,也就是展示 AI 的思维链

相关链接

【观点】为什么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一样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周围的一切看起来都一样?

从室内设计到品牌标识,从汽车到应用程序,消费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同质化趋势

比如 Airbnb 带来的 “AirSpace” 现象,全球各地的室内装修趋于相似 Airbnb 的极简风格

比如品牌设计,都采用简约无衬线字体字体、清爽的配色方案、统一的品牌语调

又比如网站设计,左上角的 logo,中间是介绍文字,背景是夸张扁平角色插图

这种现象被称为「平庸化」,是经济全球化、代际更迭和技术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造成平庸化会有下面几个原因

  1. 社交媒体的流行和算法推荐,重塑了人们的审美取向
  2. 风险投资模式的固定,追求市场上已经验证的想法是安全的
  3. 创业者的背景相似,想法都差不多
  4. 行业的限制:优先考虑成本、保证用户体验的统一和降低学习成本、技术上的限制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uBrand: 一个一站式 AI 品牌设计生成平台,帮助初创企业快速创建和管理品牌

  • Reditor编辑器: 专为小红书博主打造的智能编辑工具,结合了AI 智能文案生成、实时预览、敏感词检测等多种功能

  • TimeMap: 互动式历史地图网站,直观了解各大文明的兴衰与变迁,很有意思

  • Sketchviz: 一个免费的,创建手写流程图的工具


下一篇:vol27.做正确的事,就足够了

上一篇:vol25.如何找到创业想法

vol25.效率悖论:为什么技术进步反而加剧了资源消耗

2024-12-22 08:00:00

卷首语

从直觉上来看,我们总是认为技术进步会带来更高的效率,从而减少资源的消耗。但是真实的情况却是反直觉的,19 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通过观察发现:随着蒸汽机效率的提升,煤炭的消耗不降反增

这就是著名的杰文斯悖论,技术进步提升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但是资源的总消耗量在不断增加,一个相当矛盾的循环:效率提升 成本下降 需求增加 消耗上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理论上我们的工作时间应该大幅减少才对,但现实却是,我们不仅没有迎来「休闲时代」,反而因为效率的提升承担了更多的工作。想想无处不在的邮件、飞书、钉钉、微信群聊,沟通效率提升,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所以根据杰文斯悖论,对于效率的追求,不应该是用无止境的,而是应该有一个临界点,单纯地追求效率提升可能适得其反,需要在效率和节制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Prompt

Polished bronze forms create a mesmerizing study in equilibrium. A gleaming copper sphere rests perfectly balanced against geometric blocks on a sleek metallic beam. The warm, lustrous surfaces catch and reflect light dramatically against a serene gray backdrop, while subtle textures add depth and intrigue. This sophisticated arrangement demonstrates both strength and delicacy, embodying harmony through its precise geometric composition.

内容推荐

【创业】如何寻找创业想法

对许多有创业想法的人来说,第一个难题往往是:做什么?虽然创业想法可能随时出现,但找到一个真正值得投入时间和资源的好想法并不容易。这篇推荐的内容分享了几个经过验证的方法,可以更系统地发现和评估创业机会

来自保罗·格雷厄姆的方法:最好的创业想法来自于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才是解决他人的未满足需求

  • 假设自己生活在未来,去构建现在缺少的东西
  • 不要回避没意思、繁琐和不愉快的任务,人总是懒惰的,这些任务都意味着新的机会
  • 关注在工作中出现的「为什么没人做这件事」的想法

来自著名创业孵化器 YCombinator 的方法

  • 个人能力导向:评估团队特长,寻找匹配的机会
  • 经验回顾法:系统性复盘过往工作和生活经历
    • 遇到的问题
    • 特殊视角看到的机会
    • 获得的独特技能
    • 发现的系统性问题
    • 内部开发的解决方案

来自 Airwork 的「发散收敛」方法:

  • 发散阶段:花一周时间尽可能多地产生想法
  • 收敛阶段:用两周时间评估和筛选想法
  • 关注变革:特别关注”为什么是现在”这个问题

相关链接

【产品】为何要删除一个功能

为什么需要删除一个功能?

  1. 战略调整:不再与公司方向一致,如百度外卖
  2. Bug:向客户提供价值存在太多问题或不直观,如早期微信的「应用中心」
  3. 时效性:回报自然递减,如一些运营活动增加的事件
  4. 利基:仅吸引一小部分用户,如 flomo 的随机漫步
  5. 过时:曾经重要现在不重要,如 UCweb 的省流量压缩技术
  6. 冗余:和其他人竞争时发现更好地解决方案
  7. 不兼容:和现有产品结合不够紧密
  8. 技术成本:维护费用过高

为什么删除一个功能会非常困难?

  1. 人为因素:开发者面子上过不去,会让自己觉得自己很蠢;忠实用户会抱怨,带来负面传播
  2. 短期增长:希望通过大量迭代而带来即时性增长,而忽略了长期增长
  3. 忽略成本:尤其是维护成本(如运维、销售、客服的额外工作量以及之间的沟通成本)
  4. 偏见:人本身的局限性,希望保持现状、避免沉没成本,讨厌损失厌恶

如何正确的删除一个功能?

对团队内部

  • 明确产品战略,考察功能和战略的匹配度
  • 保证核心功能的质量,简化交付功能的数量
  • 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最终决策人,确认是否要执行

对用户

  • 开诚布公的告知决策的原因和规划
  • 给用户更长的迁移周期和回旋余地(比如对老用户一直保留,新用户不可见)
  • 在未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关链接

【效率】放弃计划的亏欠感,关注基本盘

计划亏欠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1. 意识到计划未完成,可能源于外部干扰或个人状态不好
  2. 产生不满足感与自责,进而导致晚睡补偿行为

这两个方面带来的计划亏欠感,都会形成恶性循环:计划亏欠感带来的内耗 通过晚睡来补偿时间 晚睡带来的自责和第二天的低能量

从常规的角度思考,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做加法和做减法

  • 做加法就是提升效率,让自己能够做完所有的事情,但是受限于他人配合度和个人能量水平,很难快速的改变
  • 做减法是减少自己任务,不做立省百分百,虽然是标准答案,但需要高能量支持,低能量状态下难以执行

这篇推荐的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将任务重新分类,分为基本盘多赚的

  • 基本盘:不超过三件事,包含本职工作和带来发展的事项,是自己需要完成最重要的事情,比如作者的基本盘任务就是:咨询工作、每周读书、每周写文章
  • 多赚的:除了基本盘外的其他计划,可以根据自己的能量状况灵活调整,做了就是赚到,没做也没有关系

相关链接

【观点】风格是一致性的约束

Obsidian 的 CEO Steph Ango 的一篇文章,他这里所说的风格,类似于一种行为原则,一组自我设定的约束

Steph Ango 设定的一些风格

  • 穿着没有标志的单色服装
  • 在任何地方使用 YYYY-MM-DD 日期
  • 标签和文件夹名称总是使用复数的形式
  • 所有的写作使用纯文本文件
  • 每年问自己 40 个问题
  • 每周准备午餐,每周剃头两次
  • 写简洁的文章,每篇文章都少于 500 字

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大的价值在于能够简化决策的过程,在创造事物都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应该保持开放,但是在这个过程的行为应该尽可能的保持一致,这样能够将自己的精力聚焦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将数百个未来决策简化为一个原则
  • 简单的原则能够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南,也能够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 统一的风格,在不断重复下,也能够形成可识别的个人特色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标小智: 一个 logo 设计神器,只需输入品牌名称就能免费生成 logo

  • PodQuest: 一个播客搜索引擎,中文搜索的效果支持的很好

  • E2M: 以把各种文件转成 Markdown 的工具,每种格式有专门的解析器和转换器,支持自定义配置

  • APPSHOT: 一个收集 app 商店截图的网站,可以在上面找到一些灵感


下一篇:vol26.太努力的人跑不远

上一篇:vol24.斜率比截距更重要

vol24.斜率比截距更重要

2024-12-15 08:00:00

卷首语

数学中的直线需要两个变量描述,截距,也就是直线和 y 轴相交的点;斜率,也就是直线变化的速度

这篇文章中作者 Matt Rickard 通过数学中的直线方程公式,提出一个有意思的观点:想象你的生活是一条线,在 x 轴上是时间,在 y 轴上是一个你想要实现的目标,而人生就像一条直线,由两个关键变量决定:y 轴截距(起点)和斜率(进步速度)

长期来看,斜率(进步速度)远比 y 轴截距(起点)重要,即使一个人的起点较低,只要保持较高的学习和进步速度,最终必然会超越起点高但进步缓慢的人

根据这个模型,也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长期主义

  • 招聘的时候,优先考虑有潜力但经验较少的候选人
  • 不要因为初期表现不佳就放弃好想法
  • 学习新的技能,需要保持每日进步的习惯,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短期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长,但长期总是比我们想象的要短

Prompt

Against a dreamy watercolor backdrop, a solitary green seedling emerges from dark rolling earth. The morning sky above transitions from soft turquoise to gentle rose hues,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infinite possibility. Minimal in style yet rich in meaning, the scene captures that precious moment when new life reaches toward the light, embodying the eternal cycle of growth and renewal in nature.

内容推荐

【领路人】保罗·格雷厄姆:如何失去财富和时间

大多数人总是认为,损失财富是因为「过度消费」,损失时间是因为「把时间浪费在娱乐上」

但是保罗·格雷厄姆却提出两个反直觉的观点,损失财富和金钱的本质原因,可能不是因为消费和娱乐

大多数财富的损失并非源于过度消费,而是来自糟糕的投资决策

  • 消费奢侈品时人们往往会产生警觉,但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却容易忽视风险
  • 这种差异源于人们对”投资”的错误认知——他们倾向于认为投资只是资产形式的转换,而非支出

最危险的时间浪费不是明显的娱乐活动,而是「虚假工作」

  • 当我们花时间娱乐时,会很快产生警觉感
  • 但在处理看似正经的工作(比如处理邮件,不断的回复消息)的时候,却可能整天无所作为而不自知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超出了我们进化形成的自我保护机制,我们其实天生具备避免自我放纵的本能,但现代社会中最危险的陷阱往往伪装成某种美德

相关链接

【设计】交互设计的七大定律

  1. 费茨定律
    • 从任意位置快速移动到一个目标位置所需的时间,由 2 个位置的距离(D)和目标大小(S)有关
    • 相关的操作缩短距离减少思考(三连按钮),不相关的操作延长距离增加思考(iphone 的是否关机)
    • 越重要的功能,要尽量放大一些
  2. 米勒定律(7±2 法则)
    • 人的大脑短时记忆容量约为「7」,并在 7+2 与 7-2 之间浮动
    • 对于过长的内容(手机号、银行卡号),可以拆分展示 / 处理
    • 对于过多选择,需要隐藏归纳,比如手机的底部导航,一般最多只有 5 个
  3. 席克定律
    • 用户所面临的选择数量越多,做出选择所花费的时间就越长
    • 反过来想,对于诸如退款、注销账号等场景,可以适当增加选择数量
  4. 接近法则(亲密性)
    • 根据位置的远近,相近的会被分为一类
    • 同一类别的距离需要保持一致
  5. 泰斯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 用户越简单,系统越复杂,反之亦然
    • 需要在用户复杂度和系统复杂度之间找到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用户简单
  6.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 优先展示重要的功能
    • 给予合理的选项,减少点击次数
  7. 新乡重夫的防错原则
    • 用户的操作,总是可能存在错误
    • 防错方案
      • 操作前:友好提醒
      • 操作中:实时感知
      • 操作后:及时反馈

相关链接

【效率】谷歌、推特和 Spotify 是如何推行文档的

之前在周刊第二十一期介绍了一种「文档优先」的工作方式,这篇推荐的内容,就是介绍 谷歌、推特(现在的 X)和 Spotify 三个科技公司是如何推行文档优先的文化

谷歌推行文档的核心理念是极致简化,具体策略包括

  • 将文档与代码放在同一位置
  • 使用 Markdown 格式,这样工程师可以在 IDE 中直接编辑
  • 自动将文档转换为 HTML 页面,方便查看
  • 采用示范引导而非强制推行的方式

推特主要使用三个策略来推行文档

  1. 组织「文档日」活动:通过设置一天的文档马拉松活动,来专门更新文档
  2. 推出 DocBird 工具:一个定制化的文档管理系统,自动从源代码构建文档
  3. 提供文档模板:降低写作门槛,统一文档标准

Spotify 则是使用工具来推行文档,通过开源项目 Backstage 来践行文档管理,文档管理的核心原则是

  • 保持解决方案简单
  • 优化工程师体验
  • 标准化和集中化管理

相关链接

【观点】为什么快速工作比看起来更重要

快速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核心方面:效率提升心理影响

第一个方面是:基础效率提升,这是最直观的好处

  • 单位时间产出更高
  • 任务完成速度更快
  • 工作节奏更有动力

第二个也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心理认知转变,快速工作能带来深远的心理影响

  • 降低开始新任务的心理门槛
  • 增加尝试新事物的意愿
  • 形成积极的正向循环

而工作速度慢会产生以下负面影响:

  • 高昂的心理成本
    • 开始新任务的阻力变大
    • 对耗时任务产生抗拒心理
    • 降低尝试新事物的意愿
  • 恶性循环效应
    • 因为做得慢,所以不愿意多做
    • 因为做得少,所以无法提高速度
    • 最终可能导致完全放弃

举个例子:如果写一篇博客要花半年时间,那么会有以下问题

  • 启动成本过高:周末闲暇时不会考虑写博客
  • 反馈周期过长:难以通过实践提高写作速度
  • 心理负担加重:待办事项长期悬而未决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paper_to_podcast: 一个把研究论文转换成三个角色间的对话播客的开源工具,三个角色分别是主持人、提问题的学习者、回答问题的专家

  • Overmorrow: 一款免费开源的极简风格多彩天 APP,设计相当美观

  • Simple Icons: 提供超过 3000 个 SVG 格式品牌图标,并且是免费使用

  • Url to Any: 免费的在线工具,将网页 URL 转换为多种格式,包括 Markdown、PDF、文本、图片等等


下一篇:vol25.如何找到创业想法

上一篇:vol23.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游戏

vol23.如何构建一个完美游戏

2024-12-08 08:00:00

卷首语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超新星纪元》的设定中,超新星的爆发让地球上 13 岁以上的人逐渐离开,地球被孩子们接管,而孩子们通过“玩”,最终实现了星际远航的能力

通过游戏来治理世界,不仅仅是因为孩子喜欢玩游戏,还因为游戏天然具有公平、规则明确且能调动参与者积极性的特质,最近读到的一篇文章就在讨论“如何构建一个完美的游戏”

构建一个完美的游戏,需要以下三点特征相互平衡

  1. 具有策略性,才能保证游戏的乐趣
  2. 具有不确定性,即使是初学者也有获胜的机会,而不是强者恒强
  3. 规则简单,容易上手,最好是两分钟以内就能够理解

这三点看似简单,但要真正平衡好却极其困难。太注重策略性会导致游戏过于复杂;太多不确定性又会削弱策略的作用;过分追求简单可能会让游戏失去深度。这就像是在走钢丝,需要精确的平衡,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游戏

Prompt

A chessboard comes to life in a dramatic scene under a low light, highlighting a particularly suspenseful moment in the game. The board, shrouded in mist, emphasizes the gravity of the situation as various chess pieces are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Focal among them is the king piece, levitated above the board, signaling a critical point of the game. This creative depiction not only enhances the aesthetic of the game but also symbolizes the intense scrutiny and high stakes often associated with strategic gameplay.

内容推荐

【领路人】凯文·凯利:建造就是活着

在这篇短文中,凯文·凯利以建筑工地为切入点,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那些看似扰民的建筑工地,其实是一个地区生机勃勃的标志。想想自己也经常抱怨为什么总是在修路,为什么小区总是在装修,其实这恰恰是自己居住的地方有活力的体现

下面是凯文·凯利这篇短文的原文


我是在纽约郊区长大的,城里一年到头都有很多建筑工地,让少年的我非常困扰

每次进城,到处都是封闭的道路,起重机、水泥卡车让交通堵塞,手提钻不停地响,街道被挖开,建筑物在维修或拆除

整个城市给人一种喧嚣、破坏和混乱的感觉。而且,修完这栋楼,又去修那栋楼,永远不知道何时才能完全结束

所以,我一直认为,建筑工地是很糟糕的事情

成年以后,我有机会访问世界各地,包括那些不那么发达的地区

我逐渐意识到,建筑工地是一个地区的生命力的标志。如果一个地区、一座城镇,甚至一座建筑,没有任何升级、维修和新建,那就意味着它正在死亡

持续不断的工作和喧嚣,是一种生命脉搏。手提钻的噪音,其实是城市新陈代谢的声音。有建筑工地,表示这个地区还活着,没有就表示这个地区生病了

一个地方需要不断升级和修复,才能长期保持健康。从未搭建维修脚手架的建筑物,终将被拆除或倒塌。现在,我认为建造就是繁荣的标志,表示新陈代谢的健康状态

如今,当我在街上看到起重机,我感到很放心,这个地方还活着,而且很健康。当我看到街边停着卡车,社区正在改造和维修,我就感觉很好

建造就是活着

相关链接

【决策】后悔最小化

后悔最小化的决策方式,核心方式就是通过想象 80 岁时回顾人生,来评估当下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悔程度

我们把自己投射到未来,考虑哪些道路我们会更后悔没有走。回头看,我会后悔没有为这个工作机会而搬家吗?我会后悔没有在有精力的时候写书或训练马拉松,还是会后悔没有全力以赴去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职业机会?我会后悔过度工作,还是工作不够而太早安定下来,还是不够早?

但是这个框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 价值观变迁:比如年轻时重视冒险,而年纪大了之后可能更看重稳定
  2. 外部环境变化:如创业环境的改变可能影响决策结果
  3. 权衡取舍:很多决策都涉及多维度的得失,很难从单一角度衡量
  4. 资源有限性:无法尝试所有可能性
  5. 结果依赖性:后悔程度往往取决于实际结果

杰夫·贝索斯 之前提过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未来10年中,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所以克服后悔最小化的决策方式的局限性,就是关注那些在未来十年不会改变的事物

比如在商业中,客户对低价格、大量选择和快速交付的渴望是永恒不变的

在生活中,你一直坚持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你有什么始终坚持做的事情,你的不可妥协的原则是什么

相关链接

【创业】为何团队越大,效率越低

原因:结果 = 努力程度 * 协作人数,人数越多,只要稍微少一点努力,最终结果就会非常差

  • 阻力是非线性增长,而且会越来越大
  • 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大家对投入带来的回报更加怀疑
  • 项目团队越来越大,越来越分散,人和人的信任度降低
  • 更加自上而下,导致摩擦更多

解决办法?

  • 除了投入更多的时间,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 悲观来看,如果组织结构无法进行改进,那么个人在局部的努力是没有用的

如果有计划设计一个组织,以黏菌形式设计

  • 与其让今天一切都完美无缺,不如以最终趋同为目的
  • 放弃不必要的细节和协调,而让项目在足够长的时间上获得足够好的结果
  • 给出空白时间,不动脑的想法往往会变成糟糕的想法,无聊的想法最终会变成伟大的想法
  • 制定一系列小的目标,不要直接登月。因为直接登月的成本和代价都极大,而且反馈回路特别长,需要很多奇迹
  • 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建筑师,建筑师会因为建筑材料不匹配而沮丧。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园丁

相关链接

【观点】「足够好」的时代

最近几年作为「科技春晚」的苹果发布会变得越来越无聊,推出的产品更新不再像以前那样引领创新了

这篇推荐的内容提出一个观点:技术发展正在进入「足够好」的时代,就像摩尔定律可能终结一样,消费者对技术进步的需求也可能达到饱和点

iPhone 手机的发展的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智能手机的早期,每一代都会在“实用”栏目中带来显著的改进。iPhone 3G 有一个应用商店,iPhone 3Gs 可以录制视频,而 iPhone 4s 有一个语音助手。然而,如今,去年的手机和今年的手机之间的差异主要局限于后两个栏目——愿景特性和地位象征。新功能很少能显著改善你的日常生活

下面这张图片展示了 iPhone 的核心功能,分 为三大类:实用、愿景和地位象征,现在每次发布新的 iPhone 手机,几乎都是在最后一类中创新

造成这个问题原因还是在于人自身的限制,人脑每秒只能处理约 50 比特的信息,人眼的分辨率也有其极限。比如 8K 电视,在正常观看距离下,人眼已经无法分辨出与 4K 的差异,8K 电视带来的好处就没有从 1080p 到 4K 那么震撼了

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芯片、更轻的手机或者更高的分辨率,而是需要帮助我们过上更安全、更健康、更有意义的生活的产品

在未来技术发展的「足够好」现象可能会促进更多跨学科创新,因为未来的突破需要结合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突破「足够好」的限制

相关链接

工具推荐

  • AI4Papers: 学术论文查询工具,通过 AI 快速获取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 Elpy: 一个高颜值、开源免费的白噪音工具,同时支持 Mac 和 Windows

  • SVG Factory: 一个支持批量压缩 SVG 文件体积的工具


下一篇:vol24.斜率比截距更重要

上一篇:vol22.AI 正在加剧知识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