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08:00:00
封面图拍摄于周末拿着新到的富士 XE5 出门拍照的场景,哈哈,主要是给潮流周刊拍封面图,质感非常喜欢,照片直出拍出来也很讨喜,总之非常喜欢这个小玩具。
记录每周看到的接地气的潮流技术,筛选后发布于此,觉得不错可关注此周刊,方便获取更新通知
Maple 扩展 让你的浏览器更好看好用最近更新了
https://github.com/tw93/Maple
🍁 Maple 书签一键唤起,支持设置搜索收起,速度更快。
🏷 Maple 标签页支持更多效果,并支持切换刷新,新增文艺复兴风格。
🏕️ Maple 纯白简洁主题支持选中效果深一点颜色,看着更舒服。
闲鱼多任务实时/定时监控与智能分析工具
https://github.com/dingyufei615/ai-goofish-monitor
这个工具挺有意思的,基于 Playwright 和 AI 过滤的闲鱼多任务实时/定时监控与智能分析工具,配备了功能完善的后台管理界面,帮助用户节省闲鱼商品过滤,能及时找到心仪商品,不过仅学习为主,不要用于做坏事。
一系列开源、可靠、全球 CDN 加速的开放 API 集合
https://docs.60s-api.viki.moe
一系列开源、可靠、全球 CDN 加速的开放 API 集合,包括日更资讯、榜单、翻译、百科、热搜这种常用工具接口的开放能力,也可以自己部署。
物言卡片:用于制作卡片类的场景
https://mono.cards
一个有意思的小工具 物言卡片,用于制作卡片类的场景,比如链接、音乐、截图、代码,要发小红书的内容都可以,比较简洁。
onevcat 这篇一个半月高强度 Claude Code 使用后感受
https://onevcat.com/2025/08/claude-code/
onevcat 这篇一个半月高强度 Claude Code 使用后感受,看完挺有感触,特别是在 vibe coding 时代,千万别让工具把自己逼死。效率是提高了,但人还是人,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快的开发速度,还有思考的时间和生活的空间。
随便聊聊,我感觉到的 AI Coding 对于程序员的影响。
在不到一个月使用 Claude Code $326 费用后,实际用了 $20 Pro + $50 充值,之前用了几个月的 Cursor 已经变成牛夫人了,用得好 AI 可以很轻松达到 P6+ 工程师的水平,对于一个工程师而言感觉到又惊喜又害怕。
惊喜是,AI Coding 能力真的很强,把我最近几年非前端领域一些不好解决的,实现不好的技术问题在持续交流调试的情况下,基本上给解决了,甚至像朋友玩那种游戏充钱买装备一样,忍不住很愿意松钱给 Anthropic,因为让我很惊喜,更像是交到了一个技术厉害,对人和蔼的大牛朋友。以后所谓的单兵作战在会用工具,会动脑子,懂用户需求的同学手里真的会犹如多了一个性价比极高的团队的感觉。
害怕是,曾经觉得自信的古法手工 Coding 的在当前的 AI 面前变得不值一提了,一个残酷但清晰的趋势,纯 Coding 能力也已不再是程序员的护城河了,当前 AI 可以很容易代替纯需求翻译的程序员了,这也是害怕的地方,加上现在互联网行业基础上处于一种降本增效的泥潭,会让这个事情变化得更快。
记得 2 年前环境不好的时候有分享过,下一代工程师的破局,应该是做产品工程师,也即知道用户哪儿有需求,然后自己独立用一个好的产品解决方案去承接,同时产品很易用,加上你很会运营推广,拉更多人来用。只不过当时 AI Coding 的能力还很弱,到了今天应该是做善用 AI 的产品工程师。
下一代好的工程师,敲代码能力只占了 30% 的优势,有 20% 在快速发掘理解业务需求本质上,知道为什么,有 20% 在架构设计上,好比一个架构师一样告诉 AI 你需要的东西以及前后端架构方式,确保后续更好实现,10% 在和 AI 更清楚的交流上,让她的执行更符合你的心意,还有 20% 在最终产品质量的把控,运营推广的把控上,好酒也怕巷子深,AI 能力再牛逼,也怕不会折腾的使用者。
我感觉到 AI Coding 给工程师带来的不只是工作效率提升,甚至成倍提升,其实这里不是关键,更关键的是能更快同时处理更复杂的产品思考和技术决策,加快业务迭代思路的验证,从代码民工变成数字产品的建筑师那种感觉,当然审美在现在的软件设计工程里面会更加重要,或许假如要说当前年代好的工程师还需要具备一个很好的能力,就是产品设计和审美,这也是为啥聪明的设计师借助转型到工程师很方便的地方。
不过我比较不喜欢那种宣传不懂原理技术下,教小白让他感觉有了 AI 之后能够无所不能做出产品的方式,对于计算机基础、软件架构设计、交互设计能力,才是工程师的地基,有没有 AI 这里都是一样,不能丢的是这个东西,更多需要培养的是做产品的能力。
或许之前其实质变还没有到,Claude Code 让我感觉 AI Coding 的质变到了,纯粹包个皮肤调用他人模型做编辑器其实没有太长久的搞头,慢慢变成了模型即产品的能力竞争了,此外感觉对于个人而言,如何更大享受 AI 的便利,还有一条路就是去投资 AI。
2025-08-11 08:00:00
封面图拍摄于上周天气不错的一个早上,看到树上有一只挺大的鸟,配合着这个阳光和绿叶挺好看的。
记录每周看到的接地气的潮流技术,筛选后发布于此,觉得不错可关注此周刊,方便获取更新通知
妙言更新了一些新功能
https://github.com/tw93/MiaoYan/releases
兼容了 macOS 26,有需要小伙伴可以下载覆盖更新,支持了这些,编辑器中的图片链接支持预览,文件夹支持拖拽修改原有的顺序,三栏布局拖拽收起展开,导出长 PDF 终于不切割了,默认使用仓耳今楷字体,包管理器升级到 Swift 等等。
用 Claude Code 非常上瘾
https://www.anthropic.com/claude-code
假如你还没有用过,一定要去试试看, 就是很贵,和她写代码聊天有一种老友的感觉,回到了那个 30M 流量就要 5 块那个年代感。
一套适用于自动化完成一般照相馆后期证件照处理流
https://github.com/aoguai/LiYing
这个开源项目 LiYing 挺有趣,一套适用于自动化完成一般照相馆后期证件照处理流程的照片自动处理的程序,可以完成人体、人脸自动识别,角度自动纠正,自动更换任意背景色,任意尺寸证件照自动裁切,并自动排版。
一个开源的类似 CapCut 的视频编辑器
https://opencut.app
发现一个开源的类似 CapCut 的视频编辑器,做得挺精致简单的,基于时间轴的编辑、多轨支持、实时预览等功能,有需要的可以试试看。
将 Mac 触控板用作称重秤
https://github.com/KrishKrosh/TrackWeight
这个思路好有趣,将 Mac 触控板用作称重秤,利用触控板内置的 Force Touch 压力传感器来测量。
Claude Code: Best practices for agentic coding
https://anthropic.com/engineering/claude-code-best-practices
Claude 官方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总结了 Anthropic 内外使用 Claude Code 的最佳实践。
甚至还有人喜欢做题
https://github.com/lydiahallie/javascript-questions/blob/master/zh-CN/README-zh_CN.md
甚至还有人喜欢做题,这个博主每天在的 Instagram 上每天都会发布 JavaScript 的多选问题,并且同时也会在这个仓库中发布,玩玩看,回顾回顾。
最近好电影:浪浪山小妖怪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6438475/
好看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笑声中带着打工人的心酸,好久没有值得一看的影院电影了。
2025-08-04 08:00:00
封面图拍摄于周末吃到的一个小鱼小虾炒辣椒,很好吃,非常下饭,特别有小时候在老家吃到的感觉。
记录每周看到的接地气的潮流技术,筛选后发布于此,觉得不错可关注此周刊,方便获取更新通知
开源的极简的 AI 搜索引擎 Scira
https://github.com/zaidmukaddam/scira
开源版本的 Perplexity + DeepSearch 工具,看着UI的效果挺好的,可以试试,可以一键 Vercel 部署。
通义实验室开源了一个 WebAgent
https://github.com/Alibaba-NLP/WebAgent
通义实验室开源了一个 WebAgent,用于网络信息的搜索,包括 WebWalker & WebDancer & WebSailor & WebShaper 这几个模块,除去功能外,还挺喜欢他的命名的,可以去看看效果。
配色生成器
https://kigen.design/color
这个配色生成器很适合我这种强迫症,输入一个颜色,自动帮你生成一批好看的颜色,真的非常建议弄 AI 网站的同学不要再整那种蓝紫色的风格了,一眼就被人看出来是 AI 生成的网站,真的很丑,可以多加入一些自己喜欢的舒服色彩多好啊。
从零开始的大语言模型原理与实践教程
https://datawhalechina.github.io/happy-llm/#/
这个可以的,深入理解 LLM 核心原理,动手实现你的第一个大模型,DataWhale 开源免费电子书,非常简单好读。
12-Factor Agents - Principles for building reliable LLM applications
https://github.com/humanlayer/12-factor-agents
GitHub上整理的这个 12-Factor Agents - Principles for building reliable LLM applications 非常不错,我们能用哪些原则来构建真正够用、可以交付给生产客户使用的LLM驱动软件?写得非常好,值得学习。
AI代理的上下文工程:构建Manus的经验教训
https://manus.im/zh-cn/blog/Context-Engineering-for-AI-Agents-Lessons-from-Building-Manus
Manus 这篇文章值得一读 「AI代理的上下文工程:构建Manus的经验教训」,把不少内部探索过程中踩坑的东西给分享出来了,挺好的。
6K / 48K / 231 / 102K,感谢喜欢,继续 Code / Write / Share。
![]() |
![]() |
![]() |
![]() |
2025-07-28 08:00:00
封面图拍摄于周末看到的一树茂密的橘子,很硕果累累的感觉,可惜这种橘子更多是观赏看看,怀念小时候那种皮薄的青皮透黄的橘子,很好吃。
记录每周看到的接地气的潮流技术,筛选后发布于此,觉得不错可关注此周刊,方便获取更新通知
号外,号外,号外,有没有发现潮流周刊的网站变好看了,我的 博客 也变好看了,周末我升级了下,试试新字体,试试点击图片的效果,试试一些细节的地方 🏂
这个打字机的极简写作应用 monotype 好有趣
https://monotype.app/
哈哈,这个打字机的极简写作应用 monotype 好有趣,可惜不支持中文,纯英文打字,这个交互做得真好,还有音效,非常有打字的愉悦感。
记账的软件最后还是选择了钱迹
https://qianjiapp.com/
换到 Android 后,记账的软件最后还是选择了钱迹,很简单朴素,几乎所有平台都支持,应用市场搜索名字直接下载即可,作者大义,免费版本功能都是够用的,无广告、无开屏、无理财,可以试试看看。
Kagi 推出的一个 AI 整理新闻的网站:风筝
https://kite.kagi.com/
Kagi 推出的一个 AI 整理新闻的网站 风筝,从选择新闻,提炼出摘要,并翻译成用户指定的语言全部 AI 来做,简单看了看质量还不错。
这个免费的在线拼图工作做得很简单
https://img.ops-coffee.cn/photo/
这个免费的在线拼图工作做得很简单,朴素美,所有操作在浏览器本地执行,相比一些复杂的 App 好用不少,可以很好顺手来解决一些痛点。
懂车帝的这个新能源车的辅助驾驶安全测试非常值得一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z8FzDEyE/
懂车帝的这个新能源车的辅助驾驶安全测试非常值得一看,特别是想买车的小伙伴,看完之后更坚定了我投资特斯拉的信心,看到评论里这个,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各大保险公司的官网上查一下,看看它们对某几个争议比较大的车型的车险报价,再跟视频的内容对比一下,真的非常有意思。
给大伙去店里看看富士最近的几款新相机
做得真好看啊,第一个是 XE5,可以当做可以换镜头的 X100VI,预计 8 月多正式卖,然后还有一款很贵的 GFX 100RF,非常有质感漂亮,把玩把玩。
![]() |
![]() |
2025-07-21 08:00:00
封面图拍摄于晚上找了一个躺椅,头顶是大树,然后天空刚好是蓝色的,有点儿风,不至于感觉到热,很舒服。
工程师如何更好投资
https://tw93.fun/2025-07-17/money.html
上周在团队内部的一次简单分享,周末抽空随便理了理,聊聊工程师如何更好投资,由于买美股风险很高,不建议大家参照,需要有自己的判断,当做我在瞎说来看随便看看就好了,内容比较长,就当做本次周刊的主要内容好了。
妙言最近更新到 1.16,取名 Small delight🎉
https://github.com/tw93/MiaoYan
哈哈 失踪人口回归,我的原生 Mac 轻灵的 Markdown 笔记本妙言最近更新到 1.16,取名「Small delight🎉」,新增了个很好看的字体,在设置中更新 TsangerJinKai。此外支持公式 Latex 支持块渲染、修复标题大小写重复提示、邮箱不高亮展示不点击等等细节优化,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玩玩看。
发现一个全球气温地图工具
https://zoom.earth/maps/temperature/
最近天气又非常热了,发现一个全球气温地图,很全,可以用这个来看看世界的火炉有哪些地方。
Rewind 这款音乐 App 做得非常简洁
https://apps.apple.com/us/app/rewind-music-time-travel/id6444778869
这款音乐 App 做得非常简洁,叫做 Rewind: Music Time Travel ,穿梭音乐世界的时光机,支持 Android 和 iPhone 使用,可以选择过去年代、历史本周的音乐,设计很舒服,免费,可以玩玩看。
简洁的 Colorful QRCode 扩展
https://chromewebstore.google.com/detail/colorful-qrcode/nenelpicledkmgnlaibhjkjobffpjoan?pli=1
开发的时候会需要把当前网页的信息扫到 App 上去看效果,不少二维码扩展有点儿花里胡哨复杂了,可以试试这个 Colorful QRCode,可以设置黑白,最后就是一个这么极简的二维码。
买了一个有线平头塞玩一玩
直接 TypeC 的口子,不锈钢材质,新风铃升级版本,动铁圈瓷压电振膜双腔 MMCX 平头塞,质感很好,音质也还不错,继续听听看。
![]() |
![]() |
2025-07-14 08:00:00
封面图拍摄于天目里 B1OCK 这家空中花园餐厅 fine by FINE 的外面的果树,刚好下完雨,这家餐厅有格调很好吃,寿喜烧牛肉意面是我吃过最好吃的意面,有空你可以去试试。
![]() |
![]() |
![]() |
![]() |
记录每周看到的接地气的潮流技术,筛选后发布于此,觉得不错可关注此周刊,方便获取更新通知
这期不推荐技术和文章,想聊聊我从 iPhone 切到 Android 的一个变化,挺有趣的。
对于一个十多年 iPhone 用户,切到 Android 差不多一个月样子,选的 OPPO Find X8s,比想象中迁移成本小很多,而且谁能想到 Android 变成了主力机,想和大伙随便聊聊这个过程想法的变化。
|
|
|
|
为啥不坚持 iPhone 了?
只能说苹果这几年的确不太不思进取了,之前很期待每年的发布会,会在第一时间换上新款,但是老感觉这几年没有啥变化,特别是 AI 这一块,系统层面没啥好玩的,更多是系统版本数字的升级而已,同时不太喜欢被“绑架感”,手表、耳机、电脑全部一套系统,更多还是自己随便选择,哪个我用用哪个,防止被绑架更深,想着要不要试试 Android 玩玩看。
上一个手机是 15 Pro Max,屏幕观看视频/文章大小非常好,但到了夏天真的太太太大了,特别是放短裤袋子,好比装了一块砖块在口袋,同时很不好单手握持,特别是手指握住还有一点点空余,这样很好把玩。
Android 里面为啥选择了 OPPO Find X8s?
首先考虑的是小屏机器,需要单手可以握住,我去店里看了 vivo X200 Pro mini、小米 15、一加 13T、iPhone 16E,都是 6.3 左右机器,这里面只有 OPPO 这个屏幕观感,特别是文字渲染看着更精致点,同时重量是这几个里面最轻的 179g,边框也是最窄了。
其实很多时候阻碍 iPhone 用户迁移到 Android 的,我看来第一点应该就是屏幕和字体,人是习惯性记忆,突然看到一个和 iPhone 不一样感受的屏幕特别是 Android 的字体渲染,基本上就把人给劝退了,因为反过来也是,我大概 20 多天没有用 iPhone,突然一样,居然感觉也非常不习惯。
ColorOS 15 的系统比我想的流程简洁太多了,玩了玩对应的小布 AI 工具,有记忆助手,好比大模型的知识库,可以系统级别调用软件本身能力, 可玩性非常适合我,iPhone 16E 有点儿想喷,居然 4000 多,套了个 13 的模子,不过 16E 的背面其实非常好看的。
Android 和 OPPO 的优点有哪些?
第一个优点,我认为是可玩性,特别是换字体,给系统换上了苍耳今楷这个字体,原来我微信读书的字体,非常舒服,立马就把原来 Android 默认字体那种粗糙感给高级化了。然后还有一块 iPhone 用户的痛点,就是很多时候有牛皮癣的国内 APP 图标上被粘上了广告语,Android 基本上可以换图标,甚至你还可以换成和苹果一样的图标。
第二个优点就是系统便捷度,各种小细节的优化,现在特别喜欢用 Ai 助手帮忙接不想接的电话,对于通话可以用 AI 记录并摘要分析,把苹果好的地方也借鉴到了,比如 Action 按钮快捷唤起,还有各种系统里面的小细节,侧边唤起,三指截图、滚动截图、录屏可录多线声音、应用分屏等,当然有不想用的,你也可以关掉,让他很简洁,系统自带了骚扰拦截、电话短信识别也非常方便。
第三个优点是速度,ColorOS 真的很顺滑,速度非常快,还有一个速度是网络本身,在电梯、地库照样网络很足,特别是迁移手机资料的时候,直接 90M 从 iPhone 传输过来,不到半小时资料差不多都传递完了,这里很突破我的原有想法,原来是被苹果妥协了这么多年。
第四个是很多东西都可以关掉,比如说之前借助 gkd 可以很便捷的关掉系统的广告、系统本身设置可以关掉大量的东西,甚至底部的导航栏横条你也可以隐藏掉。
第五个优点就是性价比很高,这个机器边框非常窄,非常窄,手感很好,特别是终于告别了大刘海和大岛,简洁派很喜欢,屏幕指纹解锁虽然比不上 iPhone 的解锁,但是也很容易习惯,机器加上国补才 3600 多,相比 9000 的 PM,性价比还是高太多了。
第六个是超级快充的速度,之前用 iPhone 时候从来没有想到,以后晚上不要给手机充电了,直接早上醒来,刷牙洗漱吃早饭时候电就充满了,5700 毫安,80w 充电,真的是能看到电量上涨,这一点非常之爽。
那么 Android 手机的有什么缺点呢?
第一个缺点,手机比 iPhone 更容易发烫,特别是连续下载多个应用、同步很多数据、拍摄高容量视频的时候很明显,发热这里是一个小痛点,不过正常时间使用还好。
第二个缺点,系统的一致性软件兼容美感没有 iPhone 好,不过 ColorOS 很勤奋,做了很多本身系统的兼容,兼容性特别是各种 App 的兼容适配,大部分都做得很不错了,不过偶尔有小部分的一致性上,特别是国外本身一些 App 在字体以及底部 bar 兼容上,对于强迫症还是有一点接受成本,苹果的生态在手机里面仍然是第一。
第三个缺点,系统精细化节约上,外放的音质其实没有 iPhone 好,不过好在平时外放不多,也还是可以接受,比如虽然说是 5700 毫安的大电池,其实没有 pro max 那种看着电量不大但是很耐用的感觉,不过满足一天正常使用没有问题。
第四个缺点,和苹果系统的联动上,虽然 OPPO 戏称为 OPhone,属于对于苹果生态做得很不错的,比如说 Live Photos、文件传输、可用 AirPods 等还是不错的,但是比如我想短信验证码转发到 Mac,不装 App 情况下文件自然传输到 mac,原有苹果的备忘录、todo 软件就不好同步了,不过这些其实可以慢慢改变使用系统。
换系统可能的担忧点?
我用习惯了 iPhone 的软件,担心 Android 上没有?这一点倒是还好,假如你不是那种手机装了非常多苹果小众软件的人,常规软件基本上都可以找到的,甚至配置上了你喜欢的字体,真的整体太舒服了。
同时担心 Android 机器用一年会不会变卡,特别多 iPhone 用户一直有这个固执的想法,我当时也是,其实现在 Android 机器堆料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甚至你会觉得比非旗舰的最新版本 iPhone 顺滑很多,我感觉用个两年多问题不大,因为即使是 iPhone,用 2 年你也会经常有换机欲望的。
也有人担心安全性的,这一点,的确 Android 的可自定义性很强于苹果,通过从 Google Play 或者系统自带的下载安装,不乱搞其实还好,但是比如说有些公司类员工办公软件、非正常渠道下载的还是需要注意安全,或许以后,可以买一个备用机数字版 iPhone 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这次尝试,我认为带来的使用体验是正向的,而且改变了一些自己固有的观点,当然,你也可以试试看,防止以后老了,想换机没有啥兴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