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eRSS

site icon博海拾贝修改

博海拾贝创建于著名的文艺论坛 1024 (你懂的),于 2012 年入驻著名的社区虎扑论坛,于 2012 年 7 月 25 日正式开通官方网站。
请复制 RSS 到你的阅读器,或快速订阅到 :

Inoreader Feedly Follow Feedbin Local Reader

博海拾贝的 RSS 预览

美登高 生牛乳冰淇淋 杯装68g*2杯*8件/共16杯 新低69.24元包邮

2025-05-09 17:32:24

生牛乳含量大于50%,入口即化。目前天猫商城美登高食品旗舰店2盒售价¥19.9,官方9折立减2元,满2件9.5折,叠加¥159-66优惠券,任选8件,实付¥69.24包邮,到手16杯、折¥4.3/杯,多仓干冰发货。

美登高成立于1993年3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部批准成立的投资性外国独资企业,由美国美登公司投资经营。公司统一管理使用的“Meadow Gold/美登高”商标为美国著名商标。其产品采用美国美登高冰淇淋配方和先进工艺,特点为选料上乘,口味独特,色彩清新,芳香浓郁,口感细腻,清凉爽口。

PC用户戳这里

77¥ CZ057 LTmsV6fqbdD¥ https://m.tb.cn/h.6pRiepd 【拍8件更划算部分退款不发货】美登高巧克力生牛乳冰淇淋杯装68g

大家主动检查一下自己和家人的支付APP,那些没用的免密授权都关了

2025-05-09 17:27:34

@白二少:提醒一下大伙,如果你们用微信或支付宝,开通过某个商家或APP的“先用后付”,或“离店再付”之类的自动扣款服务,那个其实相当于给了那个商家/APP“免密支付”,也就是“直接扣款”的授权,而且这个授权基本上都是没有期限的,不是仅限那一次。

简单的说,你用过一次免密支付以后,这个商家/APP,以后随时可以从你账户里扣款,看它的良心/赌你的运气。有个倒霉蛋,租车5年以后,被租车公司从支付宝直接划扣了1100元违章扣款,才发现这类授权是无期限的。

当然可以起诉和追回,但是多麻烦不是?建议大家主动检查一下自己和家人的这几个APP,那些没用的免密授权都关了。

1、微信:我的-服务-钱包-支付分,看看有没有开通什么先用后付自动支付的服务,没用/不怎么信任的商户,一个一个点进去关掉。

2、支付宝:我的-芝麻信用-我的-服务管理,没用/不怎么信任的商家,一个一个点进去按解约。

3、京东/淘宝/拼多多,这几个是在APP内开通免密支付或先用后付的重灾区,基本上都是在钱包里关闭,自己找找,我懒得看了。

4、保险起见可以全捋一遍其他你用过的购物/游戏/服务类APP。服务类包括旅游/租车/学习/小说等等,总之就是你消费过付过钱的。

清完自己的,记得清一下家人的。很多老人是不知道这些的,跟他们说其实也记不住。大家平时还是要多关心多沟通,帮他们定期清理,免得造成无谓财产损失。

还有人做这种研究么

2025-05-09 17:23:18

@北漂民工的日常:还有人做这种研究么

@行政法思述:今年加州大学Geer Ang、新加坡国立大学秦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谭娅、暨南大学张帆撰写的论文“From Connections to Merit: Anti-Corruption Reform and Occupational Mobility in China’s Civil Service”数据为:父母至少有一人为政府官员的“官二代”大学生,其首份工作平均工资比普通学生高出18%。

最赚钱的地铁,亏了335亿

2025-05-09 16:54:13

来源| 大猫财经Pro

浓眉大眼的深圳地铁,亏麻了。

最近,深圳地铁在深交所发了公告,“发生重大损失”,主要是2024年的净利润,亏损334.6亿,占到了净资产的10.46%。

要知道,深圳地铁曾经地铁界的清流,号称“利润王”。

别家都在巨额亏损,而深铁在盈利,在2019年,盈利117亿,比北京地铁票务收入还要高不少,而接下来的5年时间,深铁盈利总额达到273.14亿。

然而到了2024年,深铁的亏损额,比前5年的利润总额还高,日均亏近1个亿。

为啥亏这么多?深铁更直白,因为万科,“对万科的长期股权投资确认投资亏损”。

2024年,万科的故事和事故并行,本来大家以为,房地产的标杆企业,总不会有大问题,但是随着债务问题的暴露,万科的财务也比较紧张。

而具体到财报上,就是万科上市34年以来,首次巨亏。

归母净亏损,达到了497.78亿。

从“活下去”,到“房地产黑铁时代”,在某种程度上讲,万科扮演的是房地产的“吹哨人”的角色。

结果,还是没摆脱“高负债、高周转、高杠杆”。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万科营收在收缩,归母净利润的同比更是少了16倍,再加上800亿的现金缺口,万科还没走出ICU。

而到了关键时刻,还是大股东深铁出来,除了给万科撑场子外,就是拿钱。

这边深铁刚刚公布亏损,那边又给万科借了33亿续命,而今年深铁拿出的钱,累计已经超过100亿了。

深铁和万科的缘分,得回到2015年,著名的“宝万之争”。

2015年,保险资金入市条件有所放宽,险资开始投蓝筹股。

这年,出身潮汕的姚振华和他的宝能系,带着前海人寿入场了,先是险资举牌万科,然后钜盛华入场增持,到12月份,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那时候,万科的掌门人王石的态度是,“你信用不够,不欢迎”。

宝能进攻,万科防守,资本市场也不能光打嘴炮,实力是硬道理,钱才是关键。

你不欢迎我,我还不欢迎你呢,姚老板作为大股东,直接要罢免全部万科董事,包括王石。

王石一直想给万科找“国资”靠山,以前是华润,后来就是深铁。

2016年3月,深铁第一次出现在宝万之争中。

但是,这个时候,搅局者众多,安邦、恒大都出来插一脚,最终,还是险资举牌搞得过于离谱,监管出面叫停了部分险资的万能险业务。

最终,深铁吃下了华润和恒大的股份,宝能系也服软,“欢迎深铁集团投资万科,支持万科健康稳定发展”。

宝能逐渐退出,深铁用664亿,站稳万科大股东的地位。

深铁看中万科啥呢?

1、天眼查显示,深圳地铁由深圳国资委独资,而万科也在深圳;

2、投资确实不亏,回报还比较稳定;

3、深铁本身走的并不是卖票的路子,而是学港铁走“轨道+物业”,深铁除了是轨道运营商,还是物业开发商,有了万科,深铁更赚钱。

现在来看,在这场争斗中,能独善其身的还真不多:

1、安邦被接管后,早就变大家保险了;

2、恒大捅出一个天大的窟窿后,也基本完蛋了;

3、宝能系在举牌潮之后,也陷入资金困局里,姚老板在不少举牌公司吃了瘪;

亏,也就亏了,万科,还是要救的。

深铁要是光靠地铁业务,亏得更惨,毕竟,全国54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每年客运量322.4亿人次,即便是客运量超10亿人次的全国前十,也没法靠卖票盈利。

成本能比票价贵一到数倍,而能维持至今,要么靠补贴,要么直接承受亏损。

所以,不再新批地铁城市,而存量城市线路批复,也慎之又慎。

比如深圳地铁,轨道业务收入130亿,成本159亿,毛利上就开始亏,倒是站城一体化开发项目,毛利还能达到35%。

也就是说,虽然现在房地产已经到下行区间,还是比轨道赚钱。

救万科,就是救自己。

今年,万科老的管理层,已经退居二线,郁亮、祝九胜、朱旭等老兵,基本已经辞职,而新上来的,基本上都是深铁的人。

在某种程度上讲,当初,深铁押对宝了。

作为房企的老大,在房地产黄金时代赚钱,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靠着分红,深铁也能过几年好日子的,即便是现在,在行业下行周期,万科也没爆个大的。

现在,万科依然还算是一个“宝”。

1、万科手里有地,有项目,依然有较强的资金回流能力;

2、万科的品牌价值和多年来积攒的技术、口碑,都依然有用武之地;

3、政策依然在为房地产托底,当下还是有喘息的机会的;

4、不得不说,万科还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一面旗帜,守住万科,其实也守住了风险底线。

至于还要亏多久,还要救多久,还得看房地产的形势。

虽然亏麻了,深铁似乎还有弹药供应,毕竟,之前传闻有“500亿”,没人否认过。

来源:大猫财经Pro

[博海拾贝0509]我KO了一辆坦克

2025-05-09 16:06:54

【1】鸭嘴兽 ​​​

【2】笑死我了湖北博物馆……

【3】中国印象

【4】喂,保险公司吗?我KO了一辆坦克

【5】力量大

【6】​马里奥赛车的Cybertruck Mod

【7】你若听不懂大乘佛法,贫僧也略懂一些拳脚

【8】我颠颠又倒倒,好比浪涛

【9】穿长裙的妹子骑自行车还是注意点

【10】经验丰富

【11】养老院现状

【12】仪式感

【13】差不多

【14】你懂个P的拍照,你咋不画下来呢!

【15】消防员和试飞员真的是拿命在挣钱,我由衷的佩服他们

【16】这个博美真乖

【17】女:天天滑板滑板,我不想玩滑板

【18】这还好吧,换我我也可以……………..单手撑在栏杆上看她打完这一拳

【19】应该能活吧

【20】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21】牛:我跟你讲,他家搓背一绝

【22】意外先来

【23】福星小子 M06(1991)

【24】登~~~~

【25】新手村来了个满级大佬秀皮肤

添加梁萧微信…………

WechatIMG2558.jpg

“今年最亮眼的一笔退出”

2025-05-09 15:40:49

泡泡玛特又火了。这次倒不是哪款潮玩或盲盒被疯抢,而是泡泡玛特那90度向上的股价,终于到了一个关键的节点——有投资人宣布清仓了。

巧了,就在几天前,也有一位专挑高点“做空”的投资人对我说,已经开好泡泡玛特的空单了。我心想,港股也玩起了玄学,泡泡玛特的“对子顶”,是199.000?

这是玩笑话,他当然有他的标准,不然也不会在58港元/股成功做空小米。我好奇的是,自从3月份以来,泡泡玛特一直在创历史新高,2024年以来涨幅更是超过10倍,走势堪称波澜壮阔。难道,泡泡玛特到了集中兑现的时刻了?

最近,蜂巧资本在其官方公众号发文,“由于蜂巧人民币一期基金即将到期,蜂巧资本于近一周内通过大宗交易分三次集中出清了所有在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至此基金将不再持有任何泡泡玛特股票。”

有几个关键点,一是“一期基金即将到期”,二是“三次大宗交易”,三是“清仓”,四是“上市前买入的泡泡玛特股份”。分别对应以下解释,“卖出与后市是否看好无关”,“并未通过竞价减持,所以对股价没影响”,“基金到期才清仓也能理解”,“上市后也不一定没加仓”。

总得来说,“解释”的意味挺明显,毕竟蜂巧资本和其创始合伙人屠铮是泡泡玛特最早的投资人之一,陪跑了十几年。因此对这次减持,屠铮表示:“从天使阶段第一次投资到最终出售,陪伴公司整整14年,First in Last out,过程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坚守至今,万分不舍,心存感激。”

据了解,此次蜂巧资本于今年4月30日、5月2日、5月7日,分三次通过大宗卖出所持有的泡泡玛特股份,总计约1191万股,涉及资金约23亿港元。

但按理说,港股减持不需要提前发公告,蜂巧资本清仓归清仓,在公众号上大张旗鼓发文昭示“分手”,各种意味还是颇耐人寻味。但八卦终归没啥意思,我看到的是,屠铮确实用行动演绎了耐心资本的角色,称得上“长期主义”。

2013年,经过泡泡玛特的天使投资人麦刚介绍,时任启赋资本合伙人的屠铮见到了王宁。按屠铮的说法,在一堆新消费案子中,他一眼就看中了泡泡玛特,“估计一个月之内一定会把它拿下。”

按现在的眼光看来,那时泡泡玛特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主营业务也并不是以IP潮玩盲盒为主,而是有点像个小杂货铺,类似名创优品,东西还不便宜。况且,那时移动互联网刚刚起步,消费互联网方兴未艾,泡泡玛特真的不起眼。

但在《“中国潮玩第一股”背后的资本往事》一文中,屠铮回忆,“与王宁交流的时候,你会发现他非常喜欢倾听,而不是灌输。倾听之外,他还习惯保持冷静的思考。”

所以早期投资就是这么回事儿,一万个理由抵不过屠铮就是看王宁顺眼。真的在一个月内,屠铮也做出了投资决策,给泡泡玛特8000万估值,独家投资600万。要知道当时泡泡玛特只有两家门店,而且那时是2013年,按前些年流行的算法,这估值堪比“单店估值一个亿”的震撼了。

后续,屠铮“几乎参与了泡泡玛特在Pre-IPO前的每轮融资,其中四轮直接投资,三轮关键时刻引入所有紧密合作投资人。从首轮独家投资后又连续投资两轮,之后又帮助其引荐了第四和第五轮增资的领投,如大华和中赢等,后来也成为蜂巧一期的出资人。”

当时背景是,当时的泡泡玛特极度缺钱,融资也不顺利,你也可以用一种更夸张的说法,其实泡泡玛特能一路走过来,一方面是踩中了时代的风口,一方面是王宁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但也有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包括屠铮在内的这帮投资人不断帮王宁“刷脸”的结果。

比如2016年,泡泡玛特资金紧张到极点,王宁想冲击新三板,到处凑3000万,最后拆成三笔才凑齐。屠铮为了帮王宁,连老家的资源都用上了,才给引荐了一些个人投资人。

王宁当时为了找钱,还上过一个创业节目。在那场节目中,消费投资人王岑是最看好泡泡玛特的评委,既给出了全场最慷慨的TS,1亿元占股15%,这也超出了王宁本来只想投6000万的预期,也提出了最中肯的建议——专注IP。

只不过阴差阳错,王岑还是错过了泡泡玛特。最近恰巧投中网也和王岑进行了一次对谈,他回忆当年错过泡泡玛特,我用一句话总结,看好和看不懂真是可以共存的,少了临门一脚,可以说是认知没到,也可以说是缘分不够。

其实创业大多数不会一帆风顺,资金短缺是常有的事儿,很多创业公司就是因为熬不过这个阶段而倒下。但这几年的风向是什么?回购、对赌,当然这跟LP结构、行业、周期都有关系,就不多解释了,只感叹一句逝去的时光吧。

屠铮离开启赋资本创办了蜂巧资本是2018年,也是对泡泡玛特是真的看好,蜂巧资本第一件事就是拉上黑蚁资本、华强资本,一起投了泡泡玛特4000万。而且屠铮不仅仅是做个财务投资人,身为泡泡玛特的董事,他也深度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

截止到港股上市前,仅仅蜂巧资本及蜂巧LP就大约占泡泡玛特近10%的股份,也是泡泡玛特最大的投资人股东方群体。后来泡泡玛特“投桃报李”,也当了蜂巧资本的LP。

泡泡玛特第一次破圈是什么时候呢?应该是2020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价每股38.5港元,上市首日开盘价就到了77港元,市值一下突破千亿港元。蜂巧资本也在Pre-IPO轮次再次加注泡泡玛特。大家才突然发现,原来亚文化不亚,已经来到千亿级别了。

并且随后,盯着“盲盒第一股”的稀缺性光环,加之那时对Z世代消费热潮追捧,泡泡玛特股价一路飙升,2021年2月17日,达到了107.6港元的峰值。形容这时候的屠铮和其他投资者,只有三个字:赚麻了。

当时资本市场是极其乐观的,觉得泡泡玛特商业模式好,毛利率堪比茅台,增长前景棒,Z时代消费潜力无限,再加上泡泡玛特的盲盒销售模式在当时确实很新颖,甚至像刚推出就大火网游《原神》,也是类似泡泡玛特的逻辑,年轻人花十几个“648”抽卡养老婆,不懂的人简直觉得是天方夜谭。

然而,2021年2月份之后系统性风险来袭,泡泡玛特和其他港股、中概股一样,把投资者挂在了一个阶段内高高的“山顶”。从超过100元的股价,只用不到两年时间跌至最低10港元附近,跌幅超过90%。

你现在当然可以找到当时除了系统性风险外,看空泡泡玛特的多个理由,比如年轻人对泡泡玛特的新鲜感过去了,MOLLY单一爆款模式的高估值也风险,新爆款IP少,甚至2022年财务表现不及预期等等,但要真说泡泡玛特的故事有什么本质变化?恐怕谁也不敢说这个话。

再说回屠铮,最低10港元左右的股价,已经跌破了蜂巧资本Pre-IPO轮次的投资成本,但早期投资的成本低,相当于对冲了成本,这或许是屠铮没有选择在这个时候减持的原因。但我认为,这里头还是有认知差、信息差。

在股价低迷的这两年,泡泡玛特没坐以待毙,开始积极调整战略,在IP多元化、产品矩阵拓展,特别是出海方面猛下功夫。这些布局和进化,怕是屠铮和其他深入局内的投资人都看在眼里。

反映在资本市场上,就是看好泡泡玛特的投资者越来越多,自2024年出开始,泡泡玛特一路上扬,达成10倍涨幅,市值也一度突破2500亿港元,与老铺黄金、蜜雪冰城并称“港股消费三姐妹”。

就跟王岑当时最终错过泡泡玛特一样,你也很难说屠铮甚至王宁本人,因为看好泡泡玛特这门生意就要捂住惜售吗?也难说。

比如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超级漂亮,营收净利润大幅增长,海外市场更不用提,本地化运营策略执行超预期,2025年一季度海外营收同比增长近500%,前段时间从美国明星到普通人都在抢那个“丑娃娃”Labubu。

恰恰在2024年10月,王宁通过GWF Holding和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合计减持2170万股,套现约15.62亿港元,减持均价为71.98港元/股。再往前,2021年11月,王宁以每股56.53港元的价格减持1304.2万股,套现7.37亿港元。

要说王宁这两次减持都算是阶段性高点,但相比一度接近200港元的股价,还是卖在了山脚下。屠铮也一样,分别在2024年5月7日、10月15日,减持1600万股、500万股,均价分别在35、50港元附近,一样是卖在了起飞阶段。

你看,一方面是即使连王宁和屠铮,都免不了错失泡泡玛特更好的“卖点”,另一方面也说明,减持可能短期对股价流动性造成压力,但绝不是影响走势的决定性因素。在卖飞自家股票这一点上,可能腾讯马化腾和微软的比尔盖茨更有发言权。

按照行情来看,蜂巧资本人民币一期基金确实是在高点清仓了,但泡泡玛特所代表的潮玩、IP消费和出海就结束了吗?不一定。蜂巧资本公告说得挺清楚,基金到期是清仓的重要原因,再看好,你也得给LP搞定DPI。

不过这倒让我想起了徐新和益丰大药房的故事。我在《人民想念徐大姐》中写过,2007年徐新投益丰药房,之后10年基金期限已到,面对10年6倍的账面收益,徐新不愿意卖怎么办?她选择成立一支新基金,并告诉LP自己看好益丰药房,愿意留下的将份额转移到新基金继续持有,也可以选择拿现金。3年后,6倍的收益再次乘了个10。

我当时说,徐新这类工具箱丰富投资人,称得上是“老江湖”,所以徐新能在二级市场也玩得风生水起。但老江湖也会错过,谈起张一鸣和黄峥的时候,她也是多次表示非常遗憾。没办法,无论是投对了、投错了、错过了、卖飞了,人就是会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但和徐新当年对益丰药房的投资决策相比,蜂巧资本的情况还不太一样。中国的股权投资机构不是证券投资基金,天然就存在限制。且基金虽然都面临到期,但泡泡玛特只用了一年时间,股价就实现了10倍涨幅,即使再看好泡泡玛特,在这个点位募集接续基金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说,如果LP看好泡泡玛特,用分到的钱买就好了,各扫门前雪。所以,无论是从投资机构和LP的角度,清仓都是必然的、合理的选择。

选择用大宗交易减持,也能避免对二级市场造成太大冲击。我认为蜂巧资本在操作上相当谨慎,因为如果按照最近泡泡玛特每天几十亿港元的成交量,是完全有承接能力的。看得出来,蜂巧资本是真的不想因为减持太影响泡泡玛特的股价。

因此我理解,之所以公开发布清仓泡泡玛特的分手声明,一方面是给资本市场一个解释,另一方面确实给LP赚了不少收益,明星案子值得庆贺一番。

不过,这次减持值得在中国风险投资的历史中记上一笔,7年时间、10年时间,可能只是一家伟大消费品牌的起点,就算VC再长期主义,再耐心资本,但LP的钱永远有期限。

来源:微信公众号:东四十条资本 (ID:DsstCapit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