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8 14:14:00
从21年初从上海工作两年再来到合肥,到现在也在合肥待了近五年了,这五年工作,结婚,生孩,也算是经历了人生几个大事,结婚以后我家领导就过来这边了,后来快生宝宝的时候,我妈也过来帮忙照看了。 生完孩子我家领导就说想出去找个工作上班,也不能一直在家,时间长了就跟社会脱节了,也是找了一段时间,后来也算是找了个对口的工作,在一家记账公司做会计助理,因为之前在浙江就是做的出纳工作,后来她也是干了一段时间,今年年初由于各种原因吧,反正就是挺压榨的,后来就跟我说了一下,不想干了,就离职了,又重新找工作,结果找了半个多月也没找到合适的,听我家领导说的是合肥这边要求会计出纳类的工作要求啥都会,恨不得招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后来就找了个外包的公司做10086客服,给人家打电话推销套餐,果然,还是打电话的工作好找,还没有啥门槛,进去之前讲各种福利待遇怎么怎么好,她就去干了几个月,结果也是各种压榨,我觉得公司都这样吧,肯定公司也要有公司的苦衷,毕竟这几年各行业都不景气,由于每天高强度打电话,喉咙发炎疼了俩星期,也是做了到7月底又离职了,后来就是备考中级会计的考试,从八月份也就一直没上班。 后来商量了一下,我家领导准备回去郑州了,跟我堂弟去学习学习做电商,也是因为十一假期在浙江看我几个老表做电商都做的风生水起的,准备十一月启程吧,我媳妇先去郑州年前这几个月先去学习学习,我老妈带着小孩先回老家,我们租的房子下个月到期,我就先搬回公司宿舍住了,我就还先待在合肥,只不过要先和家人分开了,这下搞的,家里五口人,分四个地方。 就让我家领导先去学习学习探探路吧,也算是有个事情做,期待下一次相聚。
2025-10-28 12:48:24
AI摘要 博主推荐成都太古里春熙路作为旅行必去之地。春熙路是一个人流量大的广场,适合闲逛购买成都特产。若寻找成都小吃,可去春熙路地铁站地下二层、银石广场和IFS国际金融中心。太古里则是时尚街区,以奢侈品为主,适合观察时尚人群穿搭。两个景点仅隔一条街。 此内容根据文章生成,不代表个人观点,仅用于文章内容的解释与总结 博主自电竞酒店之后,最近几天一直住在春熙路附近。这两天去的比较多的地方就是太古里春熙路。从小区出来,拐角的位置就是春熙路,隔街相望的方向就是太古里。 春熙路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广场,但是有几条主干道。吃的倒是不多,但是人流量大。适合闲逛吧,走走停停,体验下不同的风土人情。看着喜欢的买点伴手礼,附带成都特色的特产。倒也算得上是一个不错的体验。 如果是想找吃的,博主比较推荐春熙路地铁站地下二层,哪里有很多吃的,都是一些具有成都特色的小吃。银石广场和IFS国际金融中心地下一二层也有吃的。主打一个性价比吧。 至于太古里,被誉为时尚街区,更多的是卖一些奢侈品的地方,吃的很少。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的“时尚人群的不同穿搭风格”。两个景点相隔一条街。算得上是来成都旅行的一个必打卡地。
2025-10-28 11:38:33
秋天 忙碌了小半个月,终于赶上了休息,准备带着孩子出去转转,感受一些秋天,正如前段时间的评论,最近准备去秋游爬个山,去了,但是拍的图片太多了,爬山的图片还没有整理出来,第二天带娃散心的照片先整理出来了,那就先放这一部分。 最近几个月回去,发现二宝越来越聪明了,干饭小能手,出门小帮手,吃是真的能吃,框框干饭的那种,饭做好刚端到桌子上,二宝能够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过去,拦都拦不住,自己拿着吃,有时候我都怀疑他每顿到底吃饱了没有。这几次回家也是,上午8点半之后,下午睡醒之后,她给你拿鞋,意思是让你穿鞋,带着她出去玩。你不带她出去,她就撒泼打滚,最近老妈身体不舒服,有时候我老爸会带着她出去玩,可能也是玩习惯。 [photos] [/photos] 上次回来带着她去了趟植物园,这次回来第一天去爬山了,全程都在下着小雨,和领导大宝一起的,第二天天气预报的是晴天,上午大雾,临近中午才晴,下午两宝都没睡,就带着婴儿车去海棠园转一圈。 来这里,除了离家近,不缺乏短视频的指引,海棠果,枫叶等,老妈推着车,给逛菜市场一样,几乎没怎么停,索性我也没怎么说,就转吧!全当出来感受一下自然了。 [photos] [/photos] [photos] [/photos] 最近一个多月来,河南这边快成烟雨河南了,湖里面的水越来越多了,原本的沙滩都淹完了,挖着挖着下面都能挖出来水。这糟糕的天气赶紧结束吧!我需要晴天。 [photos] [/photos] 走着走着,看到海棠园的钟楼,据说上去还得收费!我倒是没去过,不过据视频主们介绍,钟楼后面有枫叶林,这时候的红枫还挺不错。但是老妈他们急着去沙滩,就没有转过去看,秋天的果给钟楼当背景,还挺不错,感觉比花开的时候还好看一些。 [photos] [/photos] 海棠园的植物种类还是挺多的,除了海棠花,枫叶,竹林,菊花,粉黛乱子草,还有各种树,整体的面积太大了,...
2025-10-27 22:51:25
最近反复读的一本书,忍不住还是介绍一下。书中内容一是我喜欢的园林,二是书中很多极简、尊重自然的理念是我所爱。 《园冶》是中国古代艺术史上一部独特而珍贵的著作。它不仅是世界造园学最早的名著,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这部书成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由明代造园家计成撰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总结园林艺术的理论著作。 果麦文化出品,三秦出版社,张则桐译,2021-07 《园冶》的传奇流传历程 《园冶》的流传故事颇为曲折。计成在1631年完成书稿,1634年正式刊行。但由于该书的刊印“赞助商”阮大铖在明末政治上的负面评价,这本书在清代一度被列为禁书,随后近300年间几乎从中国人的视野中消失。 幸运的是,它在乾隆时期就传到了日本,被日本人改名为《夺天工》《木经全书》等流传。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的朱启钤、阚铎等学者才从日本重新引入《园冶》并校勘出版,使它重归故土。1956年,城市建设出版社重印《园冶》;1981年,园林学家陈植出版《园冶注释》,这部经典终于得以广泛传播。 原著扫描件 原著扫描件 谁是计成? 计成(1582—?),字无否,号否道人,江苏吴江人。他原本是一位画家,尤其喜爱五代画家关仝、荆浩的山水画风格。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上了造园之路。 作者画像,来源百度百科 有一次在镇江,计成看到有人堆砌假山效果不佳,便指出问题并亲自动手尝试。他堆砌的“峭壁山”被大家称赞为“俨然佳山也”(就像真山一样好)。从此,他正式以造园为业,先后主持建造了常州吴玄的“东第园”、仪征汪士衡的“寤园”和扬州郑元勋的“影园”。 在建造“寤园”时,计成开始总结自己的造园经验,写成了《园牧》一书。友人曹元甫看到书稿后大为赞赏:“这是千古未闻未见之作!”,认为其开创性前所未有,并建议将书名从《园牧》改为《园冶》。“冶”字取其精心营造之意。 《园冶》里有什么? 《...
2025-10-27 21:00:00
今天看到「人物」公众号的一篇推送,征集「原生职场」如何影响了我们。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在「原生家庭」之外,原来还有一个叫「原生职场」的词。这个词很巧妙,它几乎立刻就让我想起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开端。 原生职场,作为年轻人毕业后最先接触的工作环境,不免会在人身上留下烙印。有人说,「健康的原生职场治愈一生,糟糕的原生职场要用一生来治愈。」原生职场或许给人留下创伤:内耗的疲惫、价值的怀疑、被磨损的激情;也可能带来塑造:专业的技能、受用良久的习惯和长久的友情、认清自己并选择离开的决心。 ———— 摘自「人物」公众号 🗼 第一份工作:广州的国贸销售 我的原生工作,始于 13 年前。那时我刚从俄罗斯一所大学毕业,俄罗斯还没有被制裁,卢布和人民币的汇率大概还是 1:5。我和一位研二毕业的学长约好一起回国,去广州发展。在结束了阿拉善左旗的毕业旅行后,我们俩便一头扎进了广州,开始了租房、找工作的海归应届生生活。 我的第一份工作,如今甚至已经忘记是在哪个招聘网站上找到的了。那是一家位于广州越秀区某个汽车城里的公司,主营汽车后市场的配件。说是公司,其实更像是一个档口。一楼是柜台加展厅,我们的办公室则在二楼。我的工作内容,是在 1688 国际站以及其他一些互联网渠道上做国际销售。因为早些年学过英语和俄语,基础还不错,当时的老板很看得起我,给了我这份工作。 我大概做了一年,然后就不辞而别了。现在回想,那时的我几乎没有什么职场素养可言,离职完全没有提前打招呼,也没有和店里的任何人说,就是直接人间蒸发。这种行为在今天看来非常离谱,但也像是一段自己曾经年轻叛逆过的证据。 这大概就是我的「原生工作」了。它似乎没有给我留下任何阴影,反倒是可能给当时的老板留下了不小的阴影。当时选择离开,有两个原因。一是我觉得做国贸销售,或者说销售这份工作本身,门槛太低,不具备足够的差异性。我感觉销售是任何人都能做的事情,无非是赚...